舌敝吟

昔人幸舌存,吾舌固仍在。

不如颜常山,割之以为快。

舌去英名成,舌在形骸坏。

崛强不措词,焉用此一块。

亲知来相见,无言谨再拜。

能不激中怀,日夕增感慨。

忽念迈古稀,身事同沆瀣。

百窍都无虞,四肢咸足赖。

形神一朝尽,事定棺即盖。

谁知有舌无,默默以相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郑维孜的《舌敝吟》以舌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首句“昔人幸舌存,吾舌固仍在”起笔,通过对比古人与自己的现状,暗示时光流转,个人的舌虽在,但岁月已逝。接下来,“不如颜常山,割之以为快”借用颜回的故事,表达对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甚至希望舍弃舌以求解脱。

“舌去英名成,舌在形骸坏”进一步阐述,失去舌头虽然意味着声誉不再,但身体衰败更为明显,诗人借此揭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崛强不措词,焉用此一块”则流露出诗人对言语无力的自嘲,认识到即使有舌,也难以改变现实。

“亲知来相见,无言谨再拜”描绘了面对亲友时的沉默与敬意,无声胜有声,更显哀伤。“能不激中怀,日夕增感慨”直抒胸臆,每日每夜都因思考生命终局而感怀。“忽念迈古稀,身事同沆瀣”感叹自己步入老年,人生经历如同混浊的水汽,模糊不清。

最后两句“百窍都无虞,四肢咸足赖”看似平静,实则蕴含对身体健康的珍惜,意识到即使五官四肢健全,也无法抵挡生命的消逝。“形神一朝尽,事定棺即盖”直接点明死亡的不可避免,而“谁知有舌无,默默以相待”则以沉默的舌头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索,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整体上,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

郑维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康熙己未进士,历官江南道御史

  • 字:修来
  • 号:韦庵
  • 籍贯:南宫

相关古诗词

秋日

水北原南自往还,秋来博得一身闲。

寒林叶落如听雨,远浦云停似见山。

蕉鹿何因来梦里,华胥不拟到人间。

乘时大有群公在,让我开笼放白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桃花口

午过潮痕寸寸生,邮亭长短数归程。

湿帆暮雨桃花口,一棹樵风送客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秋日城西访友

葡萄熟后已无瓜,杨柳萧疏村径斜。

一树当窗门静掩,豆花红处是君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豫让桥

女为悦己容,士为知己死。

壮哉一豫让,乃能达斯旨。

吞炭复漆身,忠烈忘妻子。

国士与众人,岂曰可方比。

斩衣志未成,报智亦足矣。

荒桥旧址空,流水只如此。

至今太行云,犹作剑锋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