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亭

世梗贤路塞,达人识穷通。

欃枪天宝末,士路如飘蓬。

聘君当此时,卷迹云霞中。

能令千载后,叹息诗人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世间困阻贤者路,通达之人知进退。
天宝末年战乱起,士子生涯似浮萍。
在这个时局下聘请你,隐居在云霞之间。
你的才华能让后人感叹,诗人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注释

世梗:世间的困阻。
贤路塞:贤者之路受阻。
达人:通达的人。
穷通:困厄与通达。
欃枪:古代的一种凶星,象征战乱。
天宝末:唐玄宗天宝末年,代指战乱时期。
士路:士子的生活道路。
如飘蓬:像随风飘荡的蓬草。
聘君:聘请你。
卷迹:隐藏踪迹。
云霞中:隐居在山水之间。
千载后:千年之后。
叹息:感慨。
诗人穷:诗人的命运困苦。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达观。"世梗贤路塞"描绘了当时社会对贤才的压抑和阻碍,暗示了仕途的艰难。"达人识穷通"则赞赏那些通达之人能够看透人生的起伏,明白困厄与机遇并存。

"欃枪天宝末"引用了天宝年间的典故,暗指战乱时期,比喻士人的生涯如同天际的流星,短暂而动荡。"士路如飘蓬"进一步强调了士人的漂泊不定,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聘君当此时,卷迹云霞中"表达了对秦君的赞誉,称赞他在这样的乱世中选择隐逸,犹如在云霞间独行,超脱尘世纷扰。最后两句"能令千载后,叹息诗人穷",预言秦君的高尚品格将使后人长久地为之感叹,尽管他生活困顿,但其精神却超越了物质的贫穷,成为后世诗人的典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秦君的形象,寓言式地揭示了宋代士人的命运多舛,同时也赞美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坚韧与高洁。

收录诗词(90)

陈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 字:莹中
  • 号:了斋
  •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 生卒年:1057-1124年

相关古诗词

接花

色红可使紫,叶单可使千。

花小可使大,子少可使繁。

天赋有定质,我力能使迁。

自矜接花手,可夺造化权。

众闻悉惊诧,遣我屡叹吁。

用智固巧矣,天时可易欤。

我欲春采菊,我欲冬赏桃。

汝不能栽接,汝巧亦徒劳。

雨露草必生,雪霜松不死。

不死有本性,必生亦时尔。

汝之所变易,是亦时所为。

时乎不可违,何物不随时。

形式: 古风

揽翠轩

地与烦嚣隔,登临翠色中。

雨馀千亩竹,霜过一山松。

逸兴云无尽,幽怀水不穷。

绝胜花满眼,只得片时红。

形式: 五言律诗

瑞泉庵

飞栋逼天象,疏棂逗岩烟。

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

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

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歙砚诗

歙溪澄湛千寻碧,中有崎嵚万年石。

腰粗入水始能凿,一砚价直千金璧。

轻丝腻色恍莫分,熟视微见青罗纹。

乃知金线鸲鹆眼,如玉有瑕安足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