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雄州视远亭上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思考。首句“谁将粉水扫天衢”,以“粉水”比喻洁白的雪花或晨曦的光辉,描绘出一片清新的天空景象,仿佛有人挥洒着轻盈的色彩,将大地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接着,“万里全开晦景图”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展现出一幅广阔无垠、光明普照的景象,将之前的朦胧与晦暗一扫而空。
“百尺冻云飞未起,一筝寒雁远相呼”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静谧。百尺之高的冻云似乎还未完全散去,却已有寒雁在远方发出悠长的呼唤,营造出一种既孤独又辽阔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向往。
“由来封略非三代,大抵渔樵似五湖”这两句,从自然景观的描写转向对历史与人生的哲思。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里的“封略”指边疆的防御工事,与“三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形成对比,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边疆的防御策略和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而“渔樵似五湖”则以渔夫和樵夫的生活状态类比,表达了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最后,“欲望繁台何处是,繁台不见见平芜”两句,将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繁台,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或目标,但诗人却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只能看到广阔的草地(平芜)。这不仅是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也是对人生追求中不确定性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