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织

当窗织,贫家女儿堪叹息。

隔墙惟听伊轧声,堕珥欲收应不得。

两日织成花锦段,尽输上官犹诫缓。

夫婿复来催上机,岂念身穿蓝缕衣。

君不见富家娘,不识蚕桑著绣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当窗织》描绘了贫家女儿在窗前纺织的情景,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艰辛的感慨。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贫家女的辛劳与无奈。她独自在窗前织布,那“伊轧”之声,仿佛是她劳作的伴奏,却也成了她内心苦楚的象征。她担心掉落的耳环无法及时拾起,这细节透露出她在劳动间隙的小心谨慎,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担忧。经过两天的努力,她织成了美丽的花锦,却不得不将这些心血凝结的作品交给官府,而官府还对她完成任务的速度有所要求,不容许有任何拖延。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他们生活的艰难。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揭示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与贫家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富家娘”,她们无需亲自参与繁重的农事或手工艺劳动,而是穿着华丽的绣衣,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突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也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现象的深切同情和批判。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贫家女的辛酸生活,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访止公于文溪

杖锡游兹地,过从动隔年。

已无离别想,那有去来缘。

心事青山外,禅机白石前。

偶来非道意,敢借慧灯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赵司令

自入骠姚幕,从军凡几年。

却缘盐筴利,去读海王篇。

蜃气侵官舍,鲛人迎渡船。

看君年未艾,暂出莫悽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岁暮留别

从宦不得意,岁阑聊复归。

亲朋随地有,情谊似君稀。

舟小容分榻,裘单许借衣。

平生岁寒意,临别重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寄陈大参

仙风久仰羽人丘,功业今归户牖侯。

万事糺纷难辟谷,一秋衰谢独登楼。

思閒已蜡游山屐,愿治方资济海舟。

闻说中营频倚注,文园肺病几时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