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嵩山焦鍊师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鍊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傥可传,铭骨誓相学。

形式: 古风

翻译

两室直冲青天,三朵花儿紫烟缭绕。
其中有位蓬莱仙客,仿佛是麻姑仙子降临。
大道在心,喧嚣不染,仙踪高洁,想象绵延不断。
时常食用金鹅的花蕊,反复阅读青苔上的诗篇。
在八荒大地任意游憩,遍历九天寰宇长久旋转。
从天而降,用瓢舀取颍水,鹤舞翩翩来到伊水边。
回归空山之上,独自沐浴秋霞,安然入眠。
清晨,萝月映照如镜,夜晚,松风奏响弦歌。
潜心修炼,隐身于嵩山,修炼魂魄,栖息于云海。
身着霓裳,轻盈飘逸,凤鸣声中,意境深远。
愿与西王母共游,俯瞰东方才子东方朔。
如果紫书能流传,我定铭刻在心,誓要学习仙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在嵩山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开篇“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便设定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其中“蓬海客”和“麻姑仙”暗示着诗人对于道家修炼成仙的向往。

中间几句“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法的追求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其中“道在喧莫染”意味着道家修炼的奥秘不为世俗所染,“迹高想已绵”则是说仙人的足迹高远,令人遐思。接下来的“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展示了诗人在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后半部分“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继续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仙境生活,其中“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空间和时间的探索,“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则是说诗人在山中取用清泉,并有仙鹤伴随,展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结尾部分“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的宁静生活,其中“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安于寂寞的生活态度,而“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则是说诗人在山中用萝月做镜子,聆听松风之声,如同琴瑟之音,展示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景色的描绘和修道生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仙境生活的向往,以及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赠溧阳宋少府陟

李斯未相秦,且逐东门兔。

宋玉事襄王,能为高唐赋。

常闻绿水曲,忽此相逢遇。

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

葳甤紫鸾鸟,巢在昆山树。

惊风西北吹,飞落南溟去。

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

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

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

何日清中原,相期廓天步。

形式: 古风

赠瑕丘王少府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

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形式: 古风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

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麟。

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

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

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