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即事

蒿欺菊丛瘦,蔓压橘枝低。

应俗精神减,伤时梦寐迷。

攲眠中夜雁,薄饭午时鸡。

咄咄真堪怪,秋深杜宇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野草茂盛压倒菊花丛,蔓藤攀爬使橘树枝条低垂。
顺应世俗的心力减弱,忧时的梦境也变得模糊不清。
夜晚斜倚难以入眠,只能听见中午时分的鸡鸣。
这真是令人惊奇,深秋时节杜鹃鸟还在啼叫。

注释

蒿:野草。
欺:压倒。
菊丛:菊花丛。
瘦:稀疏。
蔓:蔓藤。
压:压低。
橘枝:橘树枝。
低:低垂。
应俗:顺应世俗。
精神:心力。
减:减弱。
伤时:忧时。
梦寐:梦境。
迷:模糊。
攲眠:斜倚着睡觉。
中夜:夜晚。
薄饭:简单的饭菜。
午时:中午。
咄咄:惊叹声。
怪:惊奇。
杜宇:杜鹃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以蒿草和菊花的对比展现出季节的变迁。"蒿欺菊丛瘦",形象地写出蒿草茂盛,挤压得菊花显得瘦弱,暗示了秋天的凋零与衰败。"蔓压橘枝低"进一步描绘了蔓藤蔓延,压弯了橘树枝头的情景,寓示着生命力的减弱。

诗人通过"应俗精神减,伤时梦寐迷"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心境的落寞,暗示了对世俗风气的无奈和对时事的迷茫。"攲眠中夜雁,薄饭午时鸡"描绘了诗人夜晚难以安眠,只能听到雁鸣和中午时分的鸡叫,生活简朴而孤寂。

最后两句"咄咄真堪怪,秋深杜宇啼"以杜鹃鸟在深秋时节的啼叫作结,哀婉凄凉,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抒怀诗,借景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个人境遇的感慨。

收录诗词(850)

舒岳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六夜月蚀既

虾蟆新食月,金饼曲如钩。

天道终还旧,书生自隐忧。

星辰秋后烂,河汉夜深流。

我欲骑鹏背,乘风阅九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十月十三日嫩晴薄寒山房新构书阁去年此日北兵入是夜自中心墺徙独山

雾重月无色,夜来寒有情。

墙根馀宿莽,木末弄初晴。

去岁那知有,新冬得此生。

拥炉谈往事,鸲鹆报三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十月十八日闻雁

一声空杳分千响,万里荒凉月正明。

共说江南旧来处,还思沙漠远行程。

如哀如怨知何事,相应相呼也有情。

惊起芦花不成梦,江城应是报严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月初七日山中感兴

日暮空归里,时艰未到家。

稼收迁野鼠,柿熟乱慈鸦。

冬煖生芦笋,人閒对菊花。

亡书何处补,无用自咨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