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季叔友贺尧明登第叔友丹阳人也本中得其人之详于王尧明恨未之识也尧明擢第叔友作诗贺之尧明令继作既喜叔友能不妄许可又嘉尧明进退取舍皆中乎道也三首(其一)

柴桑无复陶元亮,谷口虚传郑子真。

二子风流知有在,且留馀味及吾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借喻,表达了对两位历史人物——陶渊明与郑子真——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当今社会道德风尚的反思与期待。

“柴桑无复陶元亮”,开篇即以陶渊明的别称“元亮”与“柴桑”(陶渊明晚年居住之地)为背景,表达了对这位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怀念之情。“无复”二字,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暗示着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已难觅踪迹。

“谷口虚传郑子真”,接着以郑子真(汉代隐士)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古代高洁人格的向往。谷口,常用来象征隐居之地,而“虚传”则表达了对郑子真隐逸精神在现代社会可能被误解或忽视的忧虑。

“二子风流知有在”,转折处,诗人提出疑问:尽管时代变迁,但那些古人所具有的高尚情操与风度是否依然存在?这里蕴含着对传统美德能否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的思考。

“且留馀味及吾人”,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这些美好的品质能够继续影响后世,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引。这不仅是对陶渊明与郑子真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当下社会道德风尚的一种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与道德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次韵尧明见和因及李萧远五诗(其一)

小阁才堪置一床,病躯虽在鬓沧浪。

随身行李无长剑,犹胜堆钱与窟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次韵尧明见和因及李萧远五诗(其二)

交游潦倒漫虚名,误结他生文字盟。

踏尽尘埃公莫厌,不应因酒爱江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