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

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

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

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

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

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

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

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翻译

请问自紫岩离去后,那些东汉的公卿们,还有多少人能记得?
谁能借来留侯张良的筷子,给祖逖那样的英雄挥舞战鞭?
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万里风沙,河洛一带满目疮痍。
又有谁知道,那个在道山修炼的隐士,他的衣钵曾经传承?
共同回忆起当年在玉堂应对策问,他们首先阐明大义,然后规划边疆事务。
更何况远离朝廷,已有多年,只在重湖八桂之地袖手旁观。
期待有一天能重返中原,率领十州兵马,旌旗飘扬,志在四方。
春风中,预见到东南之地王者之气,如星辰轨迹般环绕飞翔。

注释

紫岩:可能指代某位重要人物或历史事件。
貂蝉:东汉时期官职名,此处比喻显赫的公卿。
留侯:张良,汉初名臣,以智慧和谋略著称。
祖生:祖逖,东晋名将,以北伐恢复中原理想闻名。
道山:道教修炼之地,隐士常居之所。
玉堂:古代宫殿中的书房,此处指朝廷。
筹边:筹划边疆防御或战争之事。
重湖八桂:泛指偏远地区,也可能指桂林等地。
牙纛:古代军队的指挥旗帜。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世界。开篇“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两句,通过对古人遗迹的提问和自然界生灵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未来征途的无限遐想。紧接着,“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则是希望能够像古代贤君那样有所作为,给后世留下不朽的名声。

“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写出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历史战乱的痕迹。接下来,“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被世人所理解。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展现了作者对于治国安邦的大志和逐步推进的决心。随后,“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则透露出一份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末尾“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写出了作者奔赴任所时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充满了时代的担当与个人的情感波澜,是一篇颇具深意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小桃红/连理枝.在襄州作

晚入纱窗静。戏弄菱花镜。

翠袖轻匀,玉纤弹去,小妆红粉。

画行人、愁外两青山,与尊前离恨。宿酒醺难醒。

笑记香肩并。暖借莲腮,碧云微透,晕眉斜印。

最多情、生怕外人猜,拭香津微揾。

形式: 词牌: 连理枝

六州歌头(其二)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

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

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

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

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

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

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

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 押[尤]韵

六州歌头(其一)题岳鄂王庙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

天仙子(其二)

彩笔恹恹慵赋咏。斗草闲来寻小径。

西园春事只供愁,当好景。成孤另。

春又那知人欲病。洗尽残妆临晚镜。

淡玉一团浆水莹。强持檀板近芳樽,云遏定。

君须听。低唱月来花弄影。

形式: 词牌: 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