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其二)题女士张采于衡栖集和来韵

地老天荒,悲歌不独江淹恨。

小庭风絮也关愁,林下重题韫。应付莺花管领。

好看承、车香障锦。胡然空谷,翠袖天寒,衡门栖隐。

绣户燃脂,彤奁占尽妆台韵。

断肠哀怨为谁吟,宛转萦方寸。欲倩萧郎寄问。

早消除、风凄月闷。试拈湘管,爱劈鸾笺,叠成方胜。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尤侗所作的《烛影摇红·其二》。诗中,诗人以地老天荒的景象开篇,暗示了时光流转中的深深感慨,将江淹的悲歌与眼前的场景相融合,表达了对张采女士的同情与理解。小庭风絮飘落,象征着女子内心的愁绪,而林下的重题蕴藏着她深藏的情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莺花之美,暗示张采女士的生活虽然寂寞,但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感到孤独,如同空谷中的翠袖,承受着寒冷,寓居在简陋的衡门之中。这里表达了对她生活境遇的同情和对她坚韧品格的赞赏。

诗中“绣户燃脂”、“彤奁占尽妆台韵”描绘了女子的闺房生活,脂粉香气与精致的妆饰,展现出她的细腻与优雅。然而,这份哀怨之情无人倾诉,只能在心中辗转,表达了她的孤寂和思念。

诗人进一步设想,想要托付萧郎传递问候,希望能消除她的风凄月闷。最后,他提议拿起湘管,深情地在纸上书写,折叠出精美的图案,以此寄托对张采女士的关怀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张采女士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孤独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动人。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旅思用易安韵

花开柳闭,燕去莺来,东君干甚休戚。

一样春风,二十四番消息。

朝来又添细雨,大江头、落潮偏急。

春莫去,纵他乡暂遇,故人曾识。

休笑春光已老,看镜里、白发数茎堪摘。

苦把春风留住,怎能吹黑。

空着枕头一半,听铜壶、泪点同滴。

这时节,便梦中、人到也得。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梦扬州.客广陵用少游韵

晚潮收。叹隋宫、花月都休。

寒雨芜城,绿杨三月如秋。

市门十里黄埃满,但往来、车马星稠。

红桥畔,青楼底,谁人勾当春愁。追想樊川狎游。

报书记平安,廿四桥头。笑我多情,鬓丝禅榻空留。

纱灯万点归何处,枉断肠、锦瑟帘钩。

平白地,扬州梦醒,恼乱苏州。

形式: 词牌: 梦扬州 押[尤]韵

梦芙蓉.寒月

一般明月夜。最春园花里,秋山林下。

玉阶如水,枕簟也消夏。三冬都告罢。

殿额广寒高挂。

顾影无人,只天边青女,相伴素娥寡。

我独徘徊旅舍。梦想游仙,飘渺阆风野。

冰丸一颗,品色冷相射。御风疑羽化。

何须歌舞台榭。

但买春醪,呼酒徒痛饮,编作客窗话。

形式: 词牌: 梦芙蓉

玉蝴蝶(其一)雪窗忆卿谋

淅淅萧萧瑟瑟,疏疏密密,整整斜斜。

算有三分墙角,数点窗纱。

响茅檐、风敲断竹,迷野渡、月上平沙。浪相誇。

瑶林琼树,种玉人家。嗟嗟。

闭门高卧,羔儿无分,且吃团茶。

翘首天涯,空吟冰柱忆刘叉。

盼书邮、浮沉征雁,寻驿使、冷落梅花。问君家。

剡溪不远,可泛星槎。

形式: 词牌: 玉蝴蝶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