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朋友刘致高的赞赏与敬意。诗中通过“骚人心自别”表达了对刘致高独特人格和高尚情操的认同,与世俗之交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谈诗海内逃名客,学道山中出定僧”两句,既赞美了刘致高在文学上的造诣,又暗示其追求精神世界的宁静与超脱,如同遁世的隐士一般。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与刘致高交往的日常情景:“小艇春游时载酒,高楼雨坐夜悬灯”,生动展现了两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以及深厚的情谊。最后,“深知大隐工夫到,只恐明时有诏徵”则表达了对刘致高深藏不露、淡泊名利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担忧,担心将来可能会因才华横溢而被朝廷征召,不得不放弃隐居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致高个人品质、生活态度及与诗人之间友谊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