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章曾受帝褒称,幕次孤吟冷似冰。
借马趁朝长后到,问人求米尽难凭。
僮教罢药朝无酒,儿废看书夜绝灯。
除却金章在腰下,其馀滋味一如僧。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的《幕次闲吟(其三)》,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诗人在边塞军中的孤独与寂寞,以及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超脱。
"文章曾受帝褒称,幕次孤吟冷似冰。"
这两句表明诗人曾因文学才华受到皇帝的赞赏,但现实中却在边塞军中的幕府里独自低声吟咏,感受着如冰般的寒冷和寂寞。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荣耀的怀念。
"借马趁朝长后到,问人求米尽难凭。"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生活上的困苦,他不得不借用他人的马匹才能赶在早晨之前到达,但即便如此,也很难从别人口中获得粮食的资助。这强调了边塞军中的物质匮乏和生存的艰辛。
"僮教罢药朝无酒,儿废看书夜绝灯。"
这里写出了诗人生活中的两种困境:一是连药都买不起,更别提享受酒宴;二是孩子因为贫穷而放弃了读书,即使到了晚上,也只能忍受黑暗,因为连油钱也没法凑齐。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生活的艰难和教育的缺失。
"除却金章在腰下,其馀滋味一如僧。"
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精神上的超脱。他虽然身无长物,但还留有一段金丝织就的腰带,除了这一点奢侈外,他对其他事物的追求已经淡泊如同出家为僧一般。这既是对物欲的放下,也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边塞军中的孤独、困顿以及诗人内心的超脱。王禹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情感,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描绘得淋漓尽致。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宦途流落似长沙,赖有诗情遣岁华。
吟弄浅波临钓渚,醉披残照入僧家。
石挨苦竹旁抽笋,雨打戎葵卧放花。
安得君恩许归去,东陵闲种一园瓜。
露莎烟竹冷凄凄,秋吹无端入客衣。
鉴里鬓毛衰飒尽,日边京国信音稀。
风蝉历历和枝响,雨燕差差掠地飞。
系滞不如商岭叶,解随流水向东归。
百岁浮生一梦中,梦中何事有穷通。
姓名旧署黄麻纸,颜状今成白发翁。
烟暝小窗萤火碧,雨昏幽径蓼花红。
谪居始信为儒苦,生计兼无一亩宫。
五年黄阁掌陶甄,忧国翻成两鬓斑。
初到庙堂温树冷,暂收霖雨岳云闲。
春园领鹤寻芳草,小阁留僧画远山。
惟有门生苦求见,竹斋花院一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