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文孺传.忠烈

小臣与顾命,此身早不有。

力持三案魁,誓以靖群丑。

贯盈廿四罪,青史垂不朽。

上疏禠奸魂,惜哉阍难扣。

不信杨大洪,贿将廷弼受。

惨毒不忍闻,大中及光斗。

阉祸延终始,呜呼谁之咎!

天心慨可知,泰昌不永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读杨文孺传·忠烈》是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对杨文孺的生平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杨文孺忠诚与英勇精神的高度赞扬和深切缅怀。

诗中首先点明了杨文孺的身份——“小臣与顾命”,暗示其在国家大事中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通过“此身早不有”表达出对杨文孺为国捐躯的悲壮情感。紧接着,“力持三案魁,誓以靖群丑”描绘了杨文孺在面对邪恶势力时的坚定立场和决心,展现了他为正义而战的英雄形象。

“贯盈廿四罪,青史垂不朽”一句,赞扬了杨文孺揭露并惩治腐败的勇气和智慧,他的事迹将被历史铭记。然而,“上疏禠奸魂,惜哉阍难扣”则表达了对杨文孺未能得到公正对待的遗憾,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

“不信杨大洪,贿将廷弼受”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杨文孺的正直与那些受贿的官员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惨毒不忍闻,大中及光斗”更是直接指出了腐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对无辜者的伤害。

最后,“阉祸延终始,呜呼谁之咎!”表达了对宦官专权导致国家动荡的谴责,同时也提出了对责任人的追问。而“天心慨可知,泰昌不永寿”则以历史的视角,暗示了君主的短命与国家命运的关联,表达了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不仅赞扬了杨文孺的忠诚与英勇,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腊月立春束装上省

岁暮还为客,家人怪此行。

寒辞一冬雪,腊尽万山程。

岸柳催春信,园梅系别情。

前途休计算,到日便新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停委

百年身世半蹉跎,万事无心逐逝波。

壮不如人今老矣,天之生我谓辰何。

监州有蟹成虚愿,弹铗无鱼且漫歌。

只自商量归去好,一番春梦笑东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不寐二首(其一)

偶为耽吟搁笔难,烹茶几度向宵阑。

灯倾馀沥嫌膏短,火拨残红怯被寒。

月色多情终落寞,梅花耐冷久盘桓。

等闲商略明朝事,浇过枯肠放午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不寐二首(其二)

就枕忽不寐,东楼为一开。

回风自萧瑟,孤雁正徘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