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雪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埽,又得书窗一夜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风卷起寒冷的云朵,傍晚的雪后天气转晴
江面上的雾气洗净了柳树,柳条显得格外轻盈

注释

风卷:形容风吹的样子像卷起。
寒云:寒冷的云彩。
暮雪:傍晚下的雪。
晴:天气放晴。
江烟:江面上的水汽或雾气。
洗尽:清洗掉。
柳条:柳树的枝条。
轻:轻柔。
檐前:屋檐下。
数片:几片。
无人埽:没有人清扫。
又得:又能够。
书窗:书房的窗户。
一夜明:整夜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的宁静图景,诗人细腻地捕捉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个人内心的安宁。开篇“风卷寒云暮雪晴”一句,设定了一个天气转晴、雪后初霁的场景。这里的“风卷”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而“寒云”、“暮雪”则营造出一种静谧和冷清的氛围。

接着,“江烟洗尽柳条轻”一句,通过对河流上空烟雾与柳枝轻盈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冬日景象的柔美。这里的“江烟”指的是水面上的薄雾,它在阳光下显得轻盈而飘逸,与“洗尽”两字相呼应,形成了一种纯净无垢的意境。

第三句“檐前数片无人埽”则将视角转向诗人居所之外,那些未被打扫、零星散落在屋檐前的雪花,因为无人清理而显得格外宁静。这里的“无人埽”暗示了一个隐逸生活,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更加安详。

最后,“又得书窗一夜明”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在这个雪后初霁的清晨,诗人在书窗前度过了一整晚,无疑是在沉浸于阅读或思考中。这里的“一夜明”不仅指时间上的连续,更暗含着思想上的澄明和心灵上的净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敏感与热爱,以及在宁静环境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收录诗词(120)

戎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 生卒年:744~800

相关古诗词

题宋玉亭

宋玉亭前悲暮秋,阳台路上雨初收。

应缘此处人多别,松竹萧萧也带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九日贾明府见访

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

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

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

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入剑门

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

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

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

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八月十五日

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

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

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