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关山月》由元代诗人钱惟善所作,通过对月光在古代战场与边关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悲壮的氛围。
“落落汉时月”,开篇以“汉时月”点明时间背景,暗示历史的深远与月光的永恒,给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落落”二字则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地的辽阔景象,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静谧光辉。
“萧萧古战场”,紧随其后,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战争气息的场景。这里的“萧萧”不仅形容战场的荒凉与寂静,也暗含着对战争残酷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扬辉子卿节,逐影细君装”,这两句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子卿节和细君装分别指苏武持节牧羊于北海(今贝加尔湖)和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的故事。这里借以表达对忠诚、牺牲与爱情的颂扬,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
“高映玉关外,低沈青海傍”,这两句描绘了月光在边关与青海湖畔的映照,既展现了自然景观之美,又寓意着边疆的辽阔与遥远,以及守护边关的将士们的孤独与坚韧。
“不似闺中夜,祇照绣鸳鸯”,最后两句对比闺中之夜与边关月色,强调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景象。闺中之夜温馨宁静,而边关月色下则是将士们远离家乡、守护国家的艰苦与孤独。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中牺牲者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关山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战争、和平与人性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厚重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