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杭澄的《独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夜画面。首句“久坐不觉暝”表达了诗人沉浸在深思中的状态,时间悄然流逝,天色渐暗。"罗衣怯晚风"则写出晚风吹过,轻柔地撩动着诗人的衣裳,带来一丝凉意,暗示了季节转换和孤独的感受。
接下来,“远星随月后,孤屿入云中”两句,通过描绘远处星星与月亮相伴,以及孤岛隐没于云雾之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和广阔,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遥望远方的思绪。
“归鸟争栖树”一句,以归巢的鸟儿为视角,增添了生动的动态元素,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落寞,因为鸟儿有所归宿,而他却独自一人。
最后,“浮烟欲蔽空”描绘了淡淡的烟雾弥漫,几乎遮蔽了天空,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迷茫与迷茫的思绪交织在一起。
结尾“天涯一长望,怀思正无穷”直抒胸臆,诗人站在天涯尽头,长久地凝望远方,怀抱着无尽的思绪和情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富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