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其二)

三和尚暨两监军,故国遗民最佚群。

并有清吟成变徵,祗愁閟箧泯前闻。

百年星火归乔木,一卷霜声彻暮云。

笑我痴心长缱绻,挑灯絮索不嫌频。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文人作品散佚的感慨与怀念。诗人以“三和尚暨两监军”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古代遗民的复杂身份和境遇,接着提到他们的诗歌创作,虽有清丽之音,却担心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诗人感叹百年之后,这些作品如同星火归于乔木,难以留存,仅余一卷霜声穿透暮云,象征着历史文化的脆弱与易逝。

后两句“笑我痴心长缱绻,挑灯絮索不嫌频”,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执着追求与热爱,即使在整理这些散佚的作品时,也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觉得烦琐。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的珍视与传承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对古代文化遗存的深刻思考与怀念,同时也传达了对后人应承担起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责任的呼吁。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其三)

华贯追思先秩宗,两家倡和最舂容。

朅来并罹桑田痛,此日重寻锦里踪。

埋碧定怜十世厄,杀青谁发旧时封。

南湖诗老遭牵帅,慷慨同听午夜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其四)

一棹匆匆出郭来,尚馀残菊傍篱开。

满湖秋色排三径,十里西风动八哀。

洛社耆英多聚散,浦江人物几兴衰。

隔邻歌吹喧清梦,我独长吟酹玉醅。

形式: 七言律诗

芍庭为予至青山求元人叶编修家秉抄其遗文归而乏舟部帙甚巨芍庭负之行东钱湖上四十里始至亦韵事也赠以七古

芍庭嗜学老愈勤,露抄霜纂志昕昏。

为我四友疏附人,贫而其气倍嶙峋。

昨我搜罗遍里社,残编丛说證榆枌。

青山叶氏本清门,樗寮墨迹四壁存。

翰林功名在姚水,三犀双鹄称神君。

道园鸿笔壮墓上,云林行卷留水滨。

五百年来大掌故,潜伏令我魂梦殷。

芍庭曰诺吾其往,尚其劳我金波樽。

是日前行抵湖曲,笑我眼穿落日曛。

岂知归束乏舟楫,背负巨册喘呼吸。

计程重趼里四十,满袖青山岚影湿。

我鱼杖头仅茶供,反叨乾鱼绿雪蕻,以此下书足雒诵。

形式: 古风

度岁困甚而老友陈南皋之困更甚于予欲拯之而不克为之一叹

孤负诸公缓急需,而今我亦叹枯鱼。

龙川从此成狼疾,空自卬须望駏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