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古驿亭边,井水清甜,解行人暑热的生动画面。首句“谁开古井驿亭中”以疑问语气引出主题,仿佛在探寻这口井的来历与故事。接着,“百尺曾闻海眼通”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井深之广,仿佛连通大海,暗含着这井水的源头深远而神秘。
“六月行人汗如雨”则将时间设定在炎热的六月,行人在酷暑中劳顿,汗流浃背,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然而,接下来的“辘轳清响下梧桐”,笔锋一转,描绘了井边辘轳转动时清脆悦耳的声音,以及井水从梧桐树旁缓缓流出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清凉之感,仿佛这口井能为疲惫的旅人带来一丝慰藉和凉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在炎炎夏日,一口清泉不仅解渴,更能在心灵上带来宁静与舒适,这是诗中所传达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