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雁门谒闵中丞

余本鲁诸生,未习戎马事。

前年释裋褐,万里向边地。

秋风起雁门,羽书日三至。

中丞燕赵豪,临敌有暇思。

幕中集群画,辕门列虎士。

亦欲效区区,坐使疆埸治。

但求干戈戢,勋名非所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明朝官员杨巍初次到雁门关拜见闵中丞的情景,展现了其对边防事务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

诗的开篇“余本鲁诸生,未习戎马事”,点明了诗人原本是山东的一名读书人,未曾涉猎过军事领域的事物,为后文其投身边防工作做了铺垫。接着,“前年释裋褐,万里向边地”描述了诗人前年脱下学生装束,远赴万里之外的边疆地区,体现了他勇于承担国家重任的决心。

“秋风起雁门,羽书日三至”描绘了边关的紧张局势,秋风起时,雁门关外战事频繁,每日都有三次紧急军报传来,渲染出边防的严峻形势。接下来,“中丞燕赵豪,临敌有暇思”赞扬了闵中丞作为燕赵豪杰,面对敌人时不仅英勇无畏,还能在紧张的战斗间隙思考策略,展现出他的智勇双全。

“幕中集群画,辕门列虎士”描绘了闵中丞的办公环境和周围将士的阵容,幕府中聚集着众多谋士,辕门外排列着英勇的士兵,营造出一种团结协作、备战待敌的氛围。“亦欲效区区,坐使疆埸治”表达了诗人希望效仿闵中丞,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边疆得以安定治理的愿望。

最后,“但求干戈戢,勋名非所志”表明了诗人真正的追求并非个人的功名,而是渴望天下太平,干戈不再,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深深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守卫者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元宴集以病不赴柬荆人喻明府燕人于李二广文

微风韵春夕,圆月吐城闉。

式宴偕流俗,旨酒娱嘉宾。

火树明还艳,丝竹间且陈。

燕赵多英客,荆郢尽词人。

雄谈惊四座,击节洽芳辰。

顾予寂寞士,独与药炉亲。

今宵有高咏,贻来慰病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愧非马公巢云亭

先生好事者,往往弄奇怪。

所乘竹木车,首尾作船态。

前年造行窝,看花随处载。

世人无不笑,达人无不爱。

忽于柳树上,为亭团似盖。

四围无轩窗,云烟互而霭。

亭中何所有,酒杯长日在。

亭中何所为,吟诗学马戴。

亭中何所见,北溟与东岱。

亭中何所亲,山僧与荷篑。

秖欲远尘寰,不为增气槩。

我也作一洞,狂放亦其最。

两孔亘如环,中间颇不隘。

朅来陈道人,品题是仙界。

冥心坐终夕,动静俱无碍。

百年湖海意,领略须吾辈。

秋风吹十里,初凉体则快。

或饮君亭上,或酌我洞内。

酩酊无不可,谁能求富贵。

兹乐难具言,更以心相会。

形式: 古风

田居柬李明府

自余解兵符,为农向桃岭。

病馀犹荷锄,灌园初凿井。

所赖明府贤,蝗飞不入境。

木棉遍平冈,瓜蔓交野径。

朝吹烟气合,日落山村静。

时㩦妻子来,瞩此田中景。

杂芳娱幽抱,寒虫满清听。

往年亦此土,人与岁俱梗。

感恩讵有涯,抚事宁无省。

是时已秋敛,场圃家家整。

烹鸡若罗珍,为黍当啖饼。

闻君欲枉驾,老稚皆延颈。

形式: 古风

醉中放歌

茫茫天壤内,狂放有吾徒。

布袍不值钱,当酒宁几壶。

晴空起雷雨,把杯相叫呼。

烟云满郊甸,龙蛇能辨无。

世态亦如此,富贵岂良图。

管仲尚小器,公孙非丈夫。

惟有刘伯伦,酒德耀寰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