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折杨柳”为题,借送别之景抒发离情别绪,情感深沉而细腻。首句“离情相送送”,开门见山,点明了送别的主题,离愁别绪在送行中逐渐累积。接着“大道夹垂杨”,描绘出送别时的道路两旁垂柳依依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千里从兹远,一枝空折将。”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之情,千里之遥,别后相思,只能折下一枝柳条作为纪念,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接下来,“结为腰带缓,吹与鬓丝长。”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柳条比作腰带和鬓丝,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同时也暗示了离别后相思之情的绵长。
最后,“何必闻羌篴,方知断客肠。”羌篴是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表达悲凉的情感。诗人在此处反问,不必等到听到羌篴的悲音,就能感受到离别之痛如刀割心肠。全诗以景入情,以情动人,将送别时的哀愁与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