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望逆夷帆影

重阳佳节枕戈矛,瞭望高登最上头。

不断玉山环四面,无边瀛海豁双眸。

全无商舶冲鲸浪,剩有蛮烟起蜃楼。

伫看灵胥涌盛怒,肃清洋面覆夷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佳节之际,于高处瞭望,所见之景壮阔而深沉。首句“重阳佳节枕戈矛”便已点明背景,虽身处战事之中,但并未影响诗人登高赏景的心情。接着,“瞭望高登最上头”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姿态,也暗示了其视野的开阔与胸襟的宽广。

“不断玉山环四面,无边瀛海豁双眸”两句,以“玉山”和“瀛海”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四周连绵不绝的山脉与无垠的大海,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辽阔与豪情。接下来,“全无商舶冲鲸浪,剩有蛮烟起蜃楼”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战事的紧张与环境的险恶,同时也暗示了战争中特有的景象——“蛮烟起蜃楼”,既是对战场氛围的描绘,也是对战争中特殊现象的隐喻。

最后,“伫看灵胥涌盛怒,肃清洋面覆夷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他期待着如江神灵胥般的力量涌现,以清除洋面上的敌船,展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强烈的斗志。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背景与强烈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豪迈。

收录诗词(37)

朱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孤贫,读书刻苦,寒暑无间。乾隆五十七年(1792)补博士弟子员。嘉庆九年(1804)举于乡,而时乖命蹇,十上公车不第。道光二十七年(1847),擢巡宁夏道,道光二十八年(1848),宣宗勤求吏治,稔知公名。特传旨召之,期将大用。公行至西安,遘疾还乡,事乃寝。道光二十九(1849)年正月六日,卒于家,春秋七十有八。诰授中宪大夫。著有《勿轩小草》、《环山善后事宜》、《武经七书摘要》等书

  • 字:辉甫
  • 号:勿轩
  • 籍贯:青县钱海庄(今属沧县)
  • 生卒年:1772—1849

相关古诗词

海口防堵又兼乡征并查罂粟花(其一)

宦海无如俗吏忙,肩舆周历四乡仓。

追呼已竭风尘力,近又新添查米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海口防堵又兼乡征并查罂粟花(其二)

作吏尤难是海疆,海门日日枕戈防。

儒生岂解孙吴略,但效男儿意气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感怀

脱却红尘二十年,不谈清净不修仙。

只因身负千斤重,必使心同百炼坚。

搏兔当如擒虎力,割鸡须悟解牛篇。

年来只是风尘吏,尚幸胸中无俗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平夷即事

盛世车书同,治绩真缵禹。

海水不扬波,海外仰仁宇。

贡使络绎来,四夷皆镇抚。

竟有英逆夷,甘心逞跋扈。

性本类犬羊,不入华人谱。

毒计制米囊,毒人入脏腑。

吸食即伤生,诡谋如妖蛊。

我用我法严,未将夷罪数。

谁知红毛奴,猝将舟山取。

我朝覆载宽,犹许通商贾。

彼自外生成,漫思斗楼橹。

小丑竟跳梁,蠢动如蚁聚。

居民惊且逃,纷纷去乡土。

还定兼招徕,安危靠大府。

战守皆无虞,允作浙民主。

安集遍武林,足蹈更手舞。

义勇起城乡,支更愿挨户。

火轮时窥探,我民自按部。

即有汉奸民,亦多膏我斧。

四明竟鲸吞,定镇亦不吐。

占据三四城,生民多愁苦。

庙算定神机,天子赫斯怒。

震警发天威,予曰有御侮。

命将慎凭轩,整军遣宰辅。

六师皆奋扬,军书日旁午。

偕作竞同仇,渊渊听伐鼓。

勇士如熊罴,骁将如虓虎。

纪律甚严明,整齐肃步武。

拉朽若严霜,苏困同时雨。

但恐寇操舟,海上作强虏。

得势即进攻,失势即登橹。

如何捣其巢,舟师严束伍。

船须大小兼,气当一再鼓。

矢石既兼施,火攻力更努。

洋面可穷追,口门更防堵。

陆路整戈矛,水师奋弓弩。

火炮若雷霆,火箭如飞羽。

夷舟力不支,俨如鱼游釜。

夷匪皆成擒,夷首可就俯。

战功铭鼎钟,名可同吉甫。

帷幄运全筹,中流作砥柱。

横扫四海氛,海疆可撑拄。

八蛮皆循规,九夷亦蹈距。

泽国庆安澜,华夷颂恩溥。

太平奏凯歌,琴瑟鸣搏拊。

献俘告武成,甲胄换黻黼。

更须振海防,烽堠严灯炷。

船破及时修,兵缺及时补。

刁斗既森森,镇将亦俣俣。

有备终无虞,中华更扬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