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原

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在百花盛开的地方遥望京城,黄河的水永不停息地流淌。
深秋的荒野上空无一人,只见马匹向着东方而来,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谁。

注释

百花:各种各样的花朵。
原头:花丛中或田野的高处。
京师:京城,指当时的首都。
黄河:中国北方的主要河流。
穷秋:深秋时节。
旷野:广阔的野外。
行人绝:没有行人的踪迹。
马首:马的头部。
东来:从东方而来。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秋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都城的向往以及对过客身份的自我认知。

“百花原头望京师”一句,以“百花原”的美丽自然景观为背景,透露出诗人对遥远的京城——那座政治与文化中心的无限眷恋。这里的“望”,不仅是肉眼所及,更蕴含了心灵深处的向往。

“黄河水流无已时”则通过黄河的奔腾不息,映衬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苍茫。

接下来的“穷秋旷野行人绝”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秋日景象,其中的“穷秋”二字,既指时间上的深秋,也暗示了环境和心境的萧瑟。诗人在这片广阔而空寂的自然中,感受到了极度的孤独。

最后,“马首东来知是谁”一句,以质朴直接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行人的好奇和自我身份的确认。这不仅是对路人的一种打量,也是在问自己:在这茫茫人海之中,我又是谁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行路难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父子兄弟绾银黄,跃马鸣珂朝建章。

火浣单衣绣方领,茱萸锦带玉盘囊。

宾客填街复满座,片言出口生辉光。

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堕肝惟恐后。

当时一顾登青云,自谓生死长随君。

一朝谢病还乡里,穷巷苍苔绝知己。

秋风落叶闭重门,昨日论交竟谁是。

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鲁连所以蹈东海,古往今来称达人。

形式: 乐府曲辞

西亭即事

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

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

葛巾常半著,何处似当閒。

形式: 五言律诗

别梁锽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

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

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

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

庭中犊鼻昔尝挂,怀里琅玕今在无。

时人见子多落魄,共笑狂歌非远图。

忽然遣跃紫骝马,还是昂藏一丈夫。

洛阳城头晓霜白,层冰峨峨满川泽。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

莫言贫贱长可欺,覆篑成山当有时。

莫言富归长可托,木槿朝看暮还落。

不见古时塞上翁,倚伏由来任天作。

去去沧波勿复陈,五湖三江愁杀人。

形式: 古风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