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观音势至二菩萨

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

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

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

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观音菩萨前来迎接远方的人,势至菩萨则在远处协助
在宝瓶状的象征中,观音的威严显现,化身为佛陀的形象明亮照人
他们共同游历十方世界各处的寺庙,手持莲花等待着未来的轮回
愿以充满慈悲的心,引导众生一同向西方极乐世界前行

注释

观音:佛教中的菩萨名,代表慈悲和救赎。
势至:另一位菩萨,象征智慧和无边法力。
宝瓶:佛教象征智慧和永恒的容器。
化佛:指观音菩萨变化成佛陀的形象。
十方刹:佛教术语,指宇宙间的所有寺庙或佛法传播之地。
持华:手持莲花,象征纯洁和觉悟。
九生:佛教轮回观念中的九个生命阶段。
慈悲手:象征着菩萨的慈爱和关怀。
提奖:引领和扶助。
西行:指向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那是修行的最终目标。

鉴赏

这首诗是对佛教中观音菩萨的赞美,描绘了观音菩萨以其无边的慈悲和神通力帮助众生。"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表达了观音菩萨对于远方有难之人的救援及时而至的能力。"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则是对其持有的净水宝瓶和头顶化出佛像的神通变化的赞叹。

"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中的“十方刹”指的是宇宙间无尽的佛国,“持华候九生”则可能是指观音菩萨以莲花接引众生到净土。最后“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引导众生向善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描绘和崇敬之情,展现了佛教中菩萨救度众生的宗教理念,以及诗人对于观音菩萨无尽慈悲和神通力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

释岸(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遗画工诗

握手不能别,抚膺聊自伤。

痛矣时阴短,悲哉泉路长。

松林惊野吹,荒隧落寒霜。

言离何以赠,留心内典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北原别业

野外车骑绝,古村桑柘阴。

流莺出谷静,春草闭门深。

学稼农为业,忘情道作心。

因知上皇日,凿井在灵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游元象泊

空水潮色净,澹然湖上心。

舳舻轻且进,汀洲如可寻。

秋风洄溯险,落日波涛深。

寂寞武陵去,中流方至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宝琴

吾有一宝琴,价重双南金。

刻作龙凤象,弹为山水音。

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

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