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和张文潜(其二)

张子非不厚,涕泗中夜起。

兰蕙虽已衰,松筠正堪佩。

君爱兰与蕙,忘我筠与松。

君爱洛阳官,弃我淮上翁。

翁如扬大夫,其心甘贱贫。

不投天禄阁,却反离骚文。

骚人虽已殁,万古为忠魂。

欲知冤愤气,但看苍梧云。

冤情寄湘水,冤声寄湘竹。

年年霜露时,夜夜秋声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的《感秋和张文潜(其二)》。诗中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首句“张子非不厚,涕泗中夜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文潜的深切怀念,深夜泪流满面的情景,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真挚。接下来,“兰蕙虽已衰,松筠正堪佩”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情比作高洁的兰花与坚韧的松竹,即使时光流逝,友情依然坚不可摧。

“君爱兰与蕙,忘我筠与松”则揭示了友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忽视了诗人自身的存在,这种对比中蕴含着一丝失落与无奈。“君爱洛阳官,弃我淮上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落差,友人向往高位,却抛弃了平凡的诗人。

“翁如扬大夫,其心甘贱贫”是对友人追求名利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自嘲与理解。“不投天禄阁,却反离骚文”则是对友人行为的批评,暗指友人并未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反而陷入了世俗的泥潭。

最后,“骚人虽已殁,万古为忠魂”表达了对古代伟大诗人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友人品格的期待与赞美。“欲知冤愤气,但看苍梧云”、“冤情寄湘水,冤声寄湘竹”、“年年霜露时,夜夜秋声哭”则是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回忆,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感秋和张文潜(其三)

秋风一何惨,物形随以变。

秋风如无情,虫鸟声俱怨。

我无外物累,但有屋中燕。

翩翩势将去,盼盼如有恋。

此物虽至微,其旧殆可念。

而况西郭交,年将屈五指。

南城文字閒,东皋松竹里。

气类亦相合,老少两忘齿。

昔居吾舍傍,今在河之涘。

船头缆将解,船上桅将起。

留君恨不早,此役定难止。

如何舍我去,处我复何以。

君看淮泗閒,一派良可喜。

从来病浊污,而今稍清泚。

人方涉其流,冠缨殆可洗。

此行君乐否,一千五百里。

未见洛阳山,先见洛阳水。

形式: 古风

谢周裕之(其一)

乐不须丝竹,花不须桃李。

舞不须轻躯,歌不须皓齿。

人生各有乐,顾我如何尔。

我是两柳翁,家在南郭里。

诗酒以为乐,宾客至即喜。

酒味酸或淡,瓷碗粗而伟。

或无一饤菜,但费几张纸。

人情慕富贵,公何视贱鄙。

寒冷载肴酒,暮夜烦屐履。

孚诚非猝然,饤饾亦劳止。

不用卞郎瓠,但坐杜侯椅。

两桌合八尺,一炉暖双趾。

不以药随时,而用缯掩耳。

或啖鱼菹尽,或爱藏蔬美。

或取鱐与腊,或约酒以指。

人皆悦真厚,谁敢停箸匕。

一客癯而清,偶坐为六子。

吟声尚鼓吹,欢情胜罗绮。

俗物无所用,高会有如此。

形式: 古风

谢周裕之(其二)

义无所不感,诚无所不动。

诚义既如此,外物斯何用。

以外表诸中,以物将其义。

所谓君子诚,诚亦不虚致。

人有忘恩者,嗟叹而泣涕。

我心非土木,亦有眼中泪。

形式: 古风

赠玉师失鹦鹉词

红蹊翠坞风花客,家有千山万山碧。

一从流落在人閒,玉环绦重金笼窄。

金笼一片烟霞晓,花艳成团柳枝袅。

足穿蜀锦茜靴牢,身著吴绫绀袍小。

参差微露红霞裙,丹喙即是胭脂唇。

真是人閒富贵物,何异朱门罗绮身。

慧性驯姿良可取,只被多言仍巧语。

前身不是亡国臣,即是倾城倾国女。

门外人来连报客,点茶沽酒俱催索。

叫人名字学人言,吴语秦声俱记得。

大都有似原人为,视人欢戚为笑啼。

俗客面前多俚语,逢僧辄诵陀罗尼。

嗟嗟何用畜此禽,岁月养成奸巧深。

莫信口中一片舌,对面千里万里心。

主人曰予未有知,为爱能言不放归。

不道奸心多诈伪,吭肠才饱脱身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