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渔浦

东归剡曲只三程,旅泊还如万里行。

灯影动摇风不定,船声鞺鞳浪初生。

曳裾非复白头事,瞑目那求青史名。

归去若为消暮境,一蓑烟雨学春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向东回归剡溪只需三程,旅途虽短却仿佛万里长征。
灯光摇曳在不定的风中,船桨击水声初起浪花声。
不再有曳着长袍的白发老者之事,闭眼也不再寻求青史留名。
如何度过这黄昏时分,披蓑衣于烟雨中学习春耕。

注释

东归:向东返回。
剡曲:剡溪,古代地名。
只三程:仅仅三段路程。
旅泊:旅行停泊。
如万里行:如同长途跋涉。
灯影:灯光的影子。
动摇:摇晃。
风不定:风力不定。
船声:船只的声音。
鞺鞳:形容船桨击水声。
浪初生:刚刚开始起浪。
曳裾:曳,拖拉;裾,衣襟,这里指官服。
非复:不再是。
白头事:年老的事情,指做官。
瞑目:闭上眼睛。
青史名:青史留名,指在历史上留下声誉。
归去:回去。
若为:如何。
消暮境:消磨这黄昏时刻。
一蓑烟雨:一身蓑衣在烟雨中。
学春耕:学习春天的农耕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宿渔浦》,描绘了诗人东归剡曲的旅程中所见所感。首句“东归剡曲只三程”写出了行程虽短,但诗人内心感受却如同长途跋涉,暗示了心境的沉重。接下来的“旅泊还如万里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距离感。

“灯影动摇风不定,船声鞺鞳浪初生”两句通过描绘夜晚舟行的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动荡不安,风起浪涌,灯光摇曳,船声嘈杂,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阔的画面。

“曳裾非复白头事,瞑目那求青史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不再追求官场功名,只想平静度日。最后,“归去若为消暮境,一蓑烟雨学春耕”以归隐田园,躬耕自足的生活理想,寄寓了诗人淡泊名利,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心境的变化,体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宿野人家

避雨来投白版扉,野人怜客不相违。

林喧鸟雀栖初定,村近牛羊暮自归。

土釜暖汤先濯足,豆䕸吹火旋烘衣。

老来世路浑谙尽,露宿风餐未觉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宿黄仙观兵火焚荡之馀惟一殿突兀犹在黄仙盖与许旌阳同时飞升者

拔宅翛然上碧虚,神仙岂亦爱吾庐。

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馀。

翠木萧森高蔽日,黄冠贫窭自畦蔬。

残年安得长来此,一碗松肪读隐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二子

大儿新作鹤林游,仲子经年戍吉州。

日日望书常至暮,时时入梦却添愁。

得官本自轻齐虏,对景宁当似楚囚。

识取乃翁行履处,一生任运笑人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子布

钓滩耕垄雪盈簪,从入新年病至今。

远使有书常洒泪,长宵无梦更伤心。

何由老眼迎归棹,空为秋风感暮砧。

一纸新诗千万恨,临风怅望独长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