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春草

龙池清禁里,芳草傍池春。

旋长方遮岸,全生不染尘。

和风轻动色,湛露静流津。

浅得承天步,深疑绕御轮。

鱼寻倒影没,花带湿光新。

肯学长河畔,绵绵思远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龙池位于皇宫深处,春天里池边花草芬芳。
新生的草迅速生长,几乎遮住了岸边,保持了纯洁,不沾染尘埃。
微风轻轻吹过,使得水面泛起色彩,清澈的露水静静地流淌。
池水浅处仿佛能映照天宇,深处似乎环绕着御车的痕迹。
鱼儿在水中寻找倒影,花朵带着湿润的光泽显得清新。
它愿意效仿长河,寄托绵绵的情思给远方的人。

注释

龙池:皇宫中的池塘。
清禁里:皇宫深处。
芳草:春天的花草。
傍池春:池边盛开。
旋长:迅速生长。
方遮岸:几乎遮住岸边。
全生:保持完整。
不染尘:不沾染尘埃。
和风:微风。
湛露:清澈的露珠。
承天步:映照天宇。
御轮:御车的痕迹。
鱼寻倒影:鱼儿找寻倒影。
花带湿光:花朵带着湿光。
肯学:愿意效仿。
长河畔:长河边。
绵绵思:绵绵情思。
远人:远方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龙池清净无染尘埃,芳草随风舞动,池岸曲折如同长裙轻拂。诗中的“全生不染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保持纯洁的心境。而“和风轻动色,湛露静流津”则写出了春天柔和的气息与水泽的交融,以及这种环境下的清新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浅得承天步,深疑绕御轮”中,“浅得”指的是草的生长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承天步”则是说草似乎在模仿天然之步伐;“深疑”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入思考,而“绕御轮”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高处或权势者的某种情感或想象。

最后,“鱼寻倒影没,花带湿光新”描写了水中鱼儿在春日的活跃,以及花朵沐浴在清晨的露珠中焕发着新的光彩。全诗以“肯学长河畔,绵绵思远人”作为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类似长河岸边那般悠久而深邃景象的向往,以及对远方亲人或旧友的思念之情。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通过景物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观水墨障子

若非神助笔,砚水恐藏龙。

研尽一寸墨,埽成千仞峰。

壁根堆乱石,床罅插枯松。

岳麓穿因鼠,湘江绽为蛬。

挂衣岚气湿,梦枕浪头舂。

只为少颜色,时人著意慵。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投献吏部张侍郎十韵

苔染马蹄青,何曾似在城。

不于僧院宿,多傍御沟行。

隐岫侵巴叠,租田带渭平。

肩囊寻省寺,袖轴遍公卿。

梦入连涛郡,书来积雪营。

泪随边雁堕,魂逐夜蝉惊。

发愤巡江塔,无眠数县更。

玄都一病客,兴善几回莺。

贡艺披沙细,酬恩戴岳轻。

心期公子念,滴酒在雕楹。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和寿中丞伤猿

遗挂朱栏锁半寻,清声难买恨黄金。

悬崖接果今何在,浅井窥星影已沉。

归宅叶铺曾睡石,入朝灯照旧啼林。

小山罢绕随湘客,高树休升对岳禽。

天竺省怜伤倍切,亲知宽和思难任。

相门恩重无由报,竟托仙郎日夜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和知己赴任华州

东门罢相郡,此拜动京华。

落日开宵印,初灯见早麻。

鹤身红旆拂,仙掌白云遮。

塞色侵三县,河声聒两衙。

松根醒客酒,莲座隐僧家。

一道帆飞直,中筵岳影斜。

书名寻雪石,澄鼎露金沙。

锁合眠关吏,杯寒啄庙鸦。

分台话嵩洛,赛雨恋烟霞。

树谷期招隐,吟诗煮柏茶。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