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醉眠亭》由宋代诗人晁端禀所作,描绘了一幅官场与文人生活交织的画卷,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吏部瓮閒眠,先生窗下卧”以对比手法开篇,将官场的忙碌与文人的宁静生活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对后者更深层次的偏爱。接着,“夜偷绿醑饮,昼喜清风过”描绘了文人夜晚偷得片刻饮酒之乐,白天则享受清风拂面的惬意,展现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人为清风快于酒,摆落烦襟洗尘垢”一句,诗人表达了清风比美酒更能洗涤心灵,去除烦恼,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满足远胜物质享受。接下来,“吾知醉寝胜闲睡,可以寄天真兮忘世累”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醉眠的推崇,认为醉眠能让人忘却世俗的束缚,回归本真。
“沟渎超江汉,幕席视天地”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超越世俗眼光,将个人的小世界与广阔的天地相连接,体现了其胸怀的开阔与境界的高远。“蝴蝶不知缘变化,黄粱未熟虚营利”借用了庄周梦蝶和卢生黄粱梦的典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从来闲处得闲乐,何者功成与名遂”强调了在闲适中找到真正的快乐,而功成名就不过是外在的评价,并非生活的全部意义。“陇西夫子称世贤,世家自是酒中仙”引用了古代贤士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对闲逸生活的赞美。
“作亭占得松陵地,东坡名之为醉眠”点明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即在松陵之地建亭,以供醉眠之用,与苏轼的醉眠亭相呼应,增加了诗意的深度与历史的韵味。
最后,“醉复眠兮眠复醉,颐养邹轲浩然气”表达了诗人追求醉眠状态下的精神滋养,以及对儒家学者邹轲的崇高精神的向往。“贤人为浊圣人清,昏昏梦寐都忘形”则揭示了诗人对贤者与圣人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与文人生活、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多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