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四相书院夜深人静时独自坐思的文士形象。首句“青藜灯火照书帏”,以青藜灯的微光映照着书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读书氛围。接着,“上相堂虚月并辉”一句,将月光与堂内灯光交织在一起,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也暗示了文士内心的清明与高远。
“深夜乘闲还打坐”,描述了文士利用夜晚的宁静时光进行冥想或思考,体现了其对学问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侍童怕冷尽求归”,通过侍童的反应,侧面表现了环境的寒冷与文士的孤独,同时也反衬出文士对知识的执着与坚守。
“怀莼久客情偏重”,表达了文士长期客居他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更加深厚,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是许多游子共有的心绪。“缩地非仙愿独违”,借用传说中的“缩地成寸”之术,表达了文士虽有回乡的愿望,却因现实原因无法实现的无奈与遗憾。
最后,“心折此时闻蟋蟀,更堪声雁又南飞”,以自然界的声响作为背景,进一步深化了文士内心的感慨。蟋蟀的鸣叫和大雁的南飞,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触动人心的象征,它们唤起了文士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文士在夜晚独坐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