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欢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席,背景设在大唐时期,当时的昌运河畔正值丰收之季。诗人通过“品物荷时成”表达了对当下太平景象的赞美。"乘秋逢令节"则写出了在凉爽的秋天迎接吉庆的节气,人们相聚一堂,享受着宴会中的欢乐与和谐。
"俯临秦山川"表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从高处远眺秦岭山川之美,而"高会汉公卿"则指代行将与汉朝的公卿(即官员)共同举办盛大的宴会,这里展现了当时官民一体、共享繁华景象的情景。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中的“赤松子”出自道家传说,是指长生不老的仙人。诗人并未追寻那份超脱世俗的长生,而是选择了在现实中享受眼前的美好,与友人共赏黄菊花的风光。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则表达了诗人对“圣人”(指代皇帝)所作诗篇的赞扬,这里的“赓歌”即是和诗,而“海内同休明”意味着天下太平,人人共享安宁与光明。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描绘一场盛大的宴会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以及皇帝与臣民之间和谐共融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自己对于享受生活、珍惜眼前美好的态度。
不详
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青青东门柳,岁晏复憔悴。
良弓摧折久,谁识是龙韬。
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夷门一把平安火,定逐恒山候骑来。
粉容冰艳玉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