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邑今江左,当年我再过。
每经桃叶渡,爱听竹枝歌。
绿树丹阳渺,青山白下多。
未须重吊古,时事近如何。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送幼于之南都》描绘了洛邑(洛阳)现在的地理位置,与诗人过去的经历相映照。诗人回忆起自己再次经过此地时的情景,特别提到了桃叶渡和竹枝歌,这些都是当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体现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绿树丹阳渺,青山白下多”两句,通过描绘洛邑周边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而“渺”和“多”二字又寓含着诗人对友人南行的关切与留恋之情。
最后,诗人以“未须重吊古,时事近如何”收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政治的关注,提醒友人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往,当下的时局更为重要。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既怀旧又寄寓深意的送别诗。
不详
萧瑟清商候,长怀沧海君。
把杯重问月,染翰几停云。
桂向淮山老,兰从楚泽分。
独愁萍散处,漂乱白鸥群。
每动良朋叹,偏伤逆旅魂。
病居葑菲体,家住虎狼村。
贫也如悬磬,天乎尚戴盆。
秖令心尽死,翻讶舌常存。
岂是乾坤窄,还疑日月偏。
邹阳书在后,乐毅谤居先。
行间金乌有,图存酒可全。
此邦黄鸟什,羞与故人传。
转蓬犹日暮,落叶满河梁。
楚地愁来速,吴乡梦去长。
浪翻千片月,人静一船霜。
不尽孤征意,山猿与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