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襄邑出发时所见的壮丽景象。诗人以“迢迢汴水吞窈冥”开篇,生动地描绘出汴水的浩渺与深邃,仿佛吞噬了天际的暗影。接着,“白榆多于天上星”一句,将地面上的白榆树与夜空中的星星相比较,突显出树木之多,景象之壮观。
“林梢碎漏月痕白,草头冷泣萤腰青”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月光透过树梢洒下的斑驳光影和草丛中萤火虫的点点微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云霄九重近在目,鹓鹭百翮谁趋庭”,则展现了诗人对天空的向往与对官场的疏离感,表达了对自由与高远境界的追求。
最后,“鸡声马蹄正立敌,断送垢褐疲吾形”两句,通过鸡鸣与马蹄声,以及对“垢褐”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劳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厌倦和渴望解脱的心态。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