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陈孚的《扬州》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沧桑画面。首句“千载残城生乱莎”,以“千载”之久的古城遗迹,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而“乱莎”则显现出荒芜与衰败。次句“夕阳吹角秋风多”,通过夕阳、秋风和号角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
“吴公台下已黄土,扬子桥头空白波”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痕迹,吴公台昔日的辉煌如今只剩下一片黄土,扬子桥头的江水依旧东流,但人事不再。“隔岸橹声桃叶渡,满楼灯影柳枝歌”描绘了眼前所见的景致,桃叶渡的船声和楼头的灯火、柳枝歌,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怀旧情绪。
最后,“当年杜牧亦何意,空向珠帘醉绮罗”借杜牧之名,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杜牧曾在此地写下《遣怀》等诗篇,诗人想象他若在今日,面对眼前的景象,恐怕也无法理解自己为何还要沉醉于昔日的绮罗生活。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对扬州由盛转衰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