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母妃在金殿之中,晚上愁思缠绵,最终得道成仙升天的境况。开篇“金殿晚、愁结坤宁”两句,设定了一个深宫寂静、夜深人静的氛围,同时也映射出母妃内心的忧郁与不宁。紧接着,“天下母、忽仙升”一转,情景骤变,母妃突然间获得仙道,脱离尘世。这两句通过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人间与仙界的差异,以及由凡入圣的巨大变化。
“云山浩浩归何处,但闻空际彩鸾声”一段,以壮阔的云山形象和飘逸的彩鸾声音,勾勒出一个广阔无垠、神秘莫测的仙界画面。这里,“归何处”三字流露出一种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追寻,而“但闻空际彩鸾声”则是诗人想象中的仙界景致,通过声音来传达仙境的美妙和不可触及。
“紫箫断后无踪迹,烟霭霭,夜澄澄”一段,继续描绘仙去后的场景。紫箫是古代用以登天的神物,这里断后,无人追寻,表明母妃已然成仙,不可复得。而“烟霭霭,夜澄澄”则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冷的夜晚氛围,增添了一份离别之情的凄凉。
最后,“晓梦到瑶城,当时花木正冥冥”一段,则是诗人对仙界的向往与追忆。瑶城在这里象征着一个美丽而遥远的仙境,而“当时花木正冥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那份美好情景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古人对仙道的向往以及对亲人成仙离去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