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意萧萧重客愁,如何五月便成秋。
士无禄养农无地,早恐秋风惨黑头。
这首诗以"雨意萧萧"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沉重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愁绪。五月本是夏季,但梅雨季节的提前仿佛使得秋天的气息提早降临,这不仅是天气的变化,也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隐喻,暗示了世事的艰难和民生的困苦。
接下来,诗人指出士人没有足够的俸禄(禄养),农民又缺乏土地,这样的社会现状让人担忧。他预见到即将到来的秋风可能会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可能意味着生活的困顿和前景的黯淡,甚至暗示了个人和他所关心的人们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打击("早恐秋风惨黑头")。
整首诗通过梅雨的季节转换,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不详
苍虬夹岸几重重,灵液飞流碧涧通。
可是神人易忘世,人间争得此山中。
细雨西窗展画筒,江山杳霭几重重。
檐花飞动衣裳冷,疑在云间第一峰。
饥穰谁道尽由天,治国须知类小鲜。
贪吏班车方立立,雷神振鼓已阗阗。
宏羊既往民无事,旱魃不来书有年。
自此皇家歌乐岁,鱼丽天保永无愆。
欲买山园种菊花,此心荏苒负年华。
几时三径成归计,今日重阳转忆家。
落帽已惊微雪早,登楼为望白云斜。
诗成捲起悲秋意,天阔风高未易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