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庵

寻尺袈裟地,依然列梵筵。

高城分碧柳,勺水得青莲。

幻化孤云变,声闻独鸟传。

会瞻千佛手,一指借通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千手观音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佛教场景。首句“寻尺袈裟地”暗示了庵庙的神圣与修行者的足迹,尺许之地可能象征着佛法精深。接下来的“依然列梵筵”则描绘了僧侣们在庵中进行宗教仪式的庄重气氛。

“高城分碧柳”以自然景色烘托出庵庙的静谧,柳树的翠绿与城墙的青砖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勺水得青莲”进一步运用意象,表达出庵内环境的清幽,如莲花般洁净。

“幻化孤云变”暗示佛法变幻莫测,如同孤云飘忽不定,引人深思。“声闻独鸟传”则通过鸟鸣声来传达庵中的寂静和佛法的深远影响,强调了修行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会瞻千佛手,一指借通禅”表达了对千手观音的敬仰,认为只要领悟到观音的一指禅意,就能通达禅理,揭示了佛法的智慧与慈悲。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庵庙的景象,寓含了深刻的佛教哲理。

收录诗词(896)

张元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昌亭偶述

锦浪逐兰桡,桃花映画桥。

巫山魂欲断,洛水影偏娇。

倚醉斜云髻,临风曳雾绡。

当年溱与洧,芍药戏相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寄客

客梦天南树,乡心海北楼。

悠悠流水恨,寂寂落花愁。

道路孤蓬转,容华清镜投。

鲤鱼书一札,早晚过江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燕居

衡门聊偃息,泌水可忘餐。

黄鸟林中听,青山江上看。

云流石几净,花落竹房寒。

短发偏宜散,何须制箨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豹孙宅赏芍药花

芍药何夭艳,丛开绕翠帷。

差堪比西子,真不愧南威。

映斝光生玉,侵衣色尽绯。

彩云看不散,迟日共流辉。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