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三首(其二)

朝游夹漈山,漈水何涟漪。

暮登石门山,山石亦差差。

水石太古色,山人去何之。

君今游此山,为予访颓基。

多谢吹藜翁,七略今有归。

矧兹十室邑,文献犹庶几。

君子乐育才,薪槱理不遗。

白袍久延伫,雪立风披披。

喣之以惠风,畅若春阳熙。

前程虽云迈,来者犹可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林景惠一同游览山水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巧妙融合。

首句“朝游夹漈山,漈水何涟漪”,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夹漈山,只见山间溪流潺潺,波光粼粼,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接着,“暮登石门山,山石亦差差”则描述了傍晚时分,两人又攀登至石门山,山石错落有致,仿佛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水石太古色,山人去何之”两句,诗人感慨于山水之间蕴含的古老韵味,同时也对那些曾经在此留下足迹的山人们表示怀念。接下来,“君今游此山,为予访颓基”表明了诗人希望友人能继续探索这片土地的历史遗迹,寻找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

“多谢吹藜翁,七略今有归”中的“吹藜翁”可能是指一位老者或智者,诗人通过感谢这位老者的智慧,暗示了知识与传承的重要性。“矧兹十室邑,文献犹庶几”则进一步强调了即使在偏远的小村落中,依然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

最后,“君子乐育才,薪槱理不遗”表达了诗人对培养人才的重视,认为教育是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白袍久延伫,雪立风披披”描绘了一位穿着白色长袍的学者,长久地站立在风雪之中,象征着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喣之以惠风,畅若春阳熙”则以春风比喻友人之间的友谊,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人心,给人以慰藉和希望。“前程虽云迈,来者犹可期”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无论前方的道路如何,只要心怀希望,总有光明的未来等待着我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教育、文化传承以及友情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5)

洪希文(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公元一二八二年至一三六六年)字汝质,洪岩虎之子。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六年,年八十五岁。尝官训导。希文的诗风,清遒激壮,有续轩渠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号:去华山人
  • 籍贯:莆田

相关古诗词

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三首(其三)

昔我侍吾翁,设教山水乡。

抠衣琴册暇,问礼俎豆行。

在寝皆渊骞,籍湜走以僵。

五年饱藜苋,粗粝甘我肠。

别我事瓦解,改邑从新冈。

蓁荆暗丹雘,岿然鲁灵光。

回首三十年,追忆成荒唐。

独有溪水声,弦诵犹琅琅。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贫甚食草具作

赤苋赤如脂,苦荬甘如饴。

盘登恶草具,味等薇与芝。

贤哲逝已远,昧昧余所思。

伊人既忘世,此外皆若遗。

粱肉世岂乏,饱死黄吻儿。

千金渥洼种,岁晚鸣枯萁。

尚馀耽书癖,不与尘土缁。

此乐岂在外,箪瓢犹山雌。

蹇劣安所性,所恨生清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癸酉闰三月十六日仙邑馆所儿子琦入梦怅然不怿后八日自解

人生寿几何,过若飞鸟速。

讵云垂老日,欠汝泪一掬。

弃来将一期,触感常在目。

夜梦或见之,恍若牛舐犊。

回头语钟琰,此子岂不蓄。

得非爱惑聪,戏我如蕉鹿。

吾年在桑榆,期汝犹丝竹。

胡为舍我逝,世事如水覆。

嗟哉六如身,悟道讲已熟。

莫将恩爱刀,更刻风中烛。

形式: 古风

枕簟入林僻

朱夏困蒸郁,城市多淫哇。

閒招啸云侣,来食山中霞。

山中有何好,泉石端可嘉。

清溜接笕筒,火种怜菑畬。

枯松偃涧壑,赤日流丹砂。

茂林无珍禽,眢井空欢蛙。

桃笙寄惫懑,菊枕便昏花。

烦襟顿消释,密荫争交加。

羲皇有神交,蘧庐等仙家。

久坐令人健,微吟到日斜。

浮云沧海狗,歧路常山蛇。

祥飙偶披拂,哀音馀掺挝。

山深民多醇,邻酒亦易赊。

去去下岩扃,归途暝栖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