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临上人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

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不考虑禅宗与律宗的区别,最终还是要进入领悟的境界。
理解空性并非实有,所获得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真理。
眼睛开阔,看透人生的虚幻梦境,心灵清澈,洞察大道的根本。
如今追求学问的人,大多陷入教条的束缚,如同被囚禁的猴子。

注释

不计:不顾虑。
禅兼律:禅宗和律宗。
悟门:领悟的境界。
解空:理解空性。
非有:并非实有。
无言:无法用言语表达。
眼豁:眼界开阔。
浮生梦:人生的虚幻梦境。
大道源:大道的根本。
习师者:追求学问的人。
教中猿:教条束缚下的比喻,像被囚禁的猴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题为《赠临上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探讨禅学的修行与悟理之道。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这一句强调了对于禅宗而言,不仅是禅定和戒律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内心的真实悟透。这两者的结合,是为了最终打开悟门,让修行者真正理解生命和宇宙的本质。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禅学中“空”的理解。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个超越语言描述的境界。在这种理解下,修行者所得到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智慧。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诗人通过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心灵状态,那就是眼中看破世间万象如同梦幻,而内心却清晰明了,通达于宇宙的大道之源。这是禅修达到的一种境界,既超脱世俗,又深入生命的根本。

“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最后一句,诗人批评那些只追随老师、机械学习佛法而未能悟到真谛的修行者。他们就像被囚禁在“教”这个框架中的猿猴,不能自主飞翔。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禅学造诣,也表现出了对当时佛学界中流于表面的学习方式的批评。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赠宣城麋明府

天下为官者,无君一轴诗。

数联同我得,当代遇谁知。

年齿吟将老,生涯说可悲。

何当抛手板,邻隐过危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秋浦张明府

君为秋浦三年宰,万虑关心两鬓知。

人事旋生当路县,吏才难展用兵时。

农夫背上题军号,贾客船头插战旗。

他日亲知问官况,但教吟取杜家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秋浦金明府长

倚郭难为宰,非君即有私。

惟凭野老口,不立政声碑。

苦甚求名日,贫于未选时。

溪山竟如此,利得且吟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聂尊师

诗道将仙分,求之不可求。

非关从小学,应是数生修。

蟾桂云梯折,鳌山鹤驾游。

他年两成事,堪喜是邻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