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宴.立秋

井梧一叶银床早。碧云天、画楼秋到。

竹外淡烟霏,障满地、斜阳最好。

豆花凉蔓战西风,浑不似、春寒料峭。

高树晚蝉呜,时诉出、凄凉调。荷花半倚闲池沼。

想岩壑、桂花香渺。天意谢繁华,怕白露、暗催秋老。

罗衾不奈乍凉宵,有花底、乱虫啼晓。

清梦醒来时,一点残灯袅。

形式: 词牌: 山亭宴

鉴赏

这首《山亭宴·立秋》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

开篇“井梧一叶银床早”,以一片落叶预示着秋天的到来,银床则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接着,“碧云天、画楼秋到”两句,将画面拉远,展现出一幅辽阔而深邃的秋日图景,碧蓝的天空与画楼相映成趣,秋意渐浓。

“竹外淡烟霏,障满地、斜阳最好。”竹林之外,淡淡的烟雾缭绕,夕阳余晖洒落,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豆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春天的寒冷形成对比,展现出秋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高树晚蝉鸣,时诉出、凄凉调。”高高的树木上,晚蝉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哀愁与寂寞,这种声音与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荷花半倚闲池沼。想岩壑、桂花香渺。”荷花虽已凋零,但依然半倚在池塘中,与远处的岩壑和飘渺的桂花香气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天意谢繁华,怕白露、暗催秋老。”诗人借天意表达对繁华消逝的感慨,担心白露的降临意味着秋天的衰老,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深深忧虑。

“罗衾不奈乍凉宵,有花底、乱虫啼晓。”夜深人静之时,薄凉的秋夜难以入眠,耳边传来的是花丛中乱虫的啼叫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孤独。

“清梦醒来时,一点残灯袅。”在清冷的夜晚,诗人从梦中惊醒,只见残灯摇曳,仿佛是秋天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秋意的画卷,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转、自然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顾太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谢云姜妹赠蜜渍荔支有感

冰雪肌肤裹绛纱。者般滋味产天涯。

二十七年风景变。曾见。连林闽海野人家。

何必更求三百颗。珍果。数枚直比服丹砂。

恰好嫩凉秋雨后。消受。感君高义转咨嗟。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浣溪沙.夜坐

竹影朦胧树影长。轻烟黯淡月昏黄。

喓喓秋院乱啼螀。

几点微芒萤火细,一天风露豆花凉。

夜深鼯鼵上宫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百字令.题李升金璧二十四化长卷

晚来恃好,映斜阳、二十四峰交错。

依约红墙林外寺,楼阁参差飞舞。

渔笛吹残,雁行初起,野艇冲烟渡。

澄波如练,落霞远趁孤骛。楚楚。

返照晴岚,涂金刷翠,极目山无数。

浓抹淡妆秋万里,冷到江头枫树。

江水长流,碧山无恙,阅尽狂今古。

锦奴名字,千年片纸留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金缕曲.题刘季湘夫人《海棠巢乐府》孙平叔总制室

小雅离骚旨。好文章、半生事业,千秋名字。

叠雪裁冰词绝妙,不共吹花嚼蕊。

早称出、拖金衣紫。

天际灵风飘玉叶,海棠巢、万点胭脂醉。

三复读,羡无已。一输明月前身是。

迥超尘、海镜流球,寒芒万里。

羞煞凡间儿女语,锦瑟朱弦清丽。

使听者、洋洋盈耳。

肃肃雍雍廊庙器,岂寻常、粉黛娇容止。

想老笔,更精粹。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