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深沉感慨与反思。首句“尽瘁空悲亦罔功”,感叹诸葛亮为国事鞠躬尽瘁,却最终徒劳无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奈。接着,“渭滨老子独从容”一句,以渭水边的老子自比,暗示诸葛亮虽在政治舞台上奋力拼搏,但最终未能如隐士般超然物外,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出疑问:诸葛亮在历史上究竟留下了什么?是否应该像传说中的卧龙一样,选择隐居,远离尘嚣,过着平静的生活?这里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暗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诸葛亮的现实与理想的两种状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进取与退隐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