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变文(其八)

明明汉使达边隅,凛凛蕃王出帐趋。

大汉称尊成命重,高声读敕吊单于。

昨咸来表知其向,今叹明妃奄逝殂?

故使教臣来吊祭,远道兼问有所须。

此间虽则人行义,彼处多应礼不殊。

附马赐其千匹綵,公主仍留十斛珠。

虽然与朕山河隔,每每怜卿岁月孤。

秋末既能安葬了,春间暂请赴京都。

单于受吊复含渧,汉使闻言悉以悲。

丘山义重恩难舍,江海虽深不可齐。

一从归汉别连北,万里长怀霸岸西。

闲时静坐观羊马,闷即徐行悦鼓鼙。

嗟呼数月连非祸,谁为今冬急解奚?

乍可阵头失却马,那堪向老更亡妻!

灵仪好日须安历,葬事临时不敢稽。

莫怪帐前无埽土,直为渧多旋作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逝世后,汉使前往匈奴吊唁的情景,充满了对王昭君的哀悼之情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大汉”与“蕃王”的礼仪差异,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丧葬习俗。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她作为联姻纽带所承载的历史意义的深刻反思。

诗的开头描述了汉使到达边疆,蕃王亲自迎接的场景,体现了双方对这一事件的重视。接着,诗人通过“大汉称尊成命重”一句,强调了汉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权威地位。随后,诗人转而感叹王昭君的突然离世,以及她作为联姻对象所承担的责任与孤独。

诗中提到,王昭君的遗体将被安葬,并且汉使将带她返回长安。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对王昭君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政治联姻的复杂性。诗中还提到了王昭君逝世后,汉使在帐前洒泪的情景,以及对王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王昭君逝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通过“丘山义重恩难舍,江海虽深不可齐”等句子,诗人表达了对王昭君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敬仰,同时也对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脆弱进行了反思。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也有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47)

佚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惠山复古迹诗以美之

惠山绝胜称二泉,清流万古常涓涓。

灵源东注蓉湖去,余浸犹滋数顷田。

赞皇豪举置水递,竟陵逸致茶经传。

古今题咏何颓沓,三吴仰汲人摩肩。

一朝窜逸入深谷,幽人触目俱哗然。

流觞遗事几堙没,陵谷崇朝已变迁。

金莲纷纷委尘土,玄猿夜哭龙山颠。

藉有志人探往迹,穷源酾派宛如前。

流金漱玉无停息,浮云漾月生清涟。

林麓犹然散紫翠,山光依旧含苍烟。

物情通塞犹如此,抚景濡笔作短编。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偕冯芝亭郑南圃东庵纳凉即景口占二首(其一)

散步小桥东,云山四望通。

扁舟何处泊,帆卷一溪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偕冯芝亭郑南圃东庵纳凉即景口占二首(其二)

明月今宵满,清谈暑气消。

鸥飞蒲叶战,鱼跃浪花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萧]韵

偕华素川林心香郑南圃夜游白下

白门良夜静,凭眺一长怀。

万里银涛涌,千年铁锁埋。

蟾光澹云汉,鹊影渡星街。

胜地繁华近,秋风起石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