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学人三十首(其八)

我从物则奴,物从我则主。

物我本无分,茫茫失所据。

反照识独尊,混然在一处。

虽与物去来,不共物来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物我关系的本质。诗人通过“我从物则奴,物从我则主”开篇,揭示了在物我互动中,“我”若顺从于物,则处于被动地位,如同奴隶;而当“我”主导时,则能成为事物的主宰。这种对比鲜明地展现了权力与控制的关系。

接着,“物我本无分,茫茫失所据”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物与我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依存、难以区分的。这种模糊界限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宇宙万物同源、相互联结的哲学思想。

“反照识独尊,混然在一处”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通过反观自身(“反照”),诗人认识到自我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独尊”),同时又强调了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混然在一处”)。这种既独立又融合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深刻洞察。

最后,“虽与物去来,不共物来去”两句,以动态的角度描绘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即使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人也应保持独立性,不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本质。这不仅是对个人自由意志的强调,也是对保持自我本色、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的倡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探讨物我关系,表达了对个体独立性、自我认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的智慧。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学人三十首(其九)

人生各有病,深浅惟自知。

百草不能至,扁鹊空攒眉。

佛祖入膏肓,此病最难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

言亦不可甚,行亦不可极。

行极无馀地,言甚无馀旨。

大人处世间,常留不尽意。

形式: 古风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一)

处安且毋喜,处危且无患。

得失无定形,祸福掌一反。

三复塞翁言,此心常坦坦。

形式: 古风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二)

逆流易自持,顺流多失措。

人世陷其身,不以危险故。

君子慎平康,一步一回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