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元舆待制后浦宴集三首(其三)

谁为宓妃寻洛浦,且看芙蓉照秋圃。

烂漫折随罗袖归,芬香忍对西风吐。

官池不属野人游,画鼓喧喧驾鹢舟。

宾从欣陪史君去,筵开正在红云处。

独携椽笔发清唱,老鹤昂藏映鸡鹜。

敢辞倒载委篮舆,绛腊行行夹城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宴集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雅趣与自然之美的融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水边的芙蕖(荷花)在秋日的园圃中绽放的景象,它们烂漫地开放,随风摇曳,仿佛是宓妃(古代传说中的洛神)的化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水域。

“谁为宓妃寻洛浦”,开篇即以洛神的传说引入,赋予了芙蕖以神秘而高贵的气质。“且看芙蓉照秋圃”,诗人邀请读者一同欣赏这秋日里芙蕖的美丽,它们在秋风中吐露芬芳,如同一位位优雅的舞者,在园圃中翩翩起舞。

“烂漫折随罗袖归,芬香忍对西风吐”,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芙蕖的生机与活力,它们不仅美丽,还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即使是在西风的吹拂下,也毫不退缩,依然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宴集的场景。宴会上,宾主们欢聚一堂,与史君一同前往官池边的宴集地点。这里,红云般的景致与宴席相映成趣,增添了宴会的热烈气氛。

“独携椽笔发清唱,老鹤昂藏映鸡鹜”,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携带椽笔的歌者,与宴会上的老鹤相对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宴会上的独立思考与高洁情操。

最后,“敢辞倒载委篮舆,绛腊行行夹城路”,诗人以豪迈的态度,表示即使需要乘坐篮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也不怕路途遥远,甚至愿意在城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体现了他对这次宴集的珍视与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宴集活动的深情参与,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生活气息,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人文情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醉歌谢太平李倅自明除夜惠酒

一年醉,三百六十日。

今朝年尽酒未尽,自顾形骸无得失。

浮生七十行六十,猛饮狂歌须汲汲。

吾邦倅贰李自明,爱我颓然荷蓑笠。

双壶满送琼瑶浆,春风争从四支入。

君不见刘项存亡安在哉,暂时龙虎轰风雷。

袁盎说行晁错戮,蹑蹝刺客横刀来。

又云舜野死,尧幽囚,九疑连延云雾愁。

不如饮酒醒复醉,抱瓮负锸渠无仇。

沧海化为酒,蓬莱作糟丘。

与君携手去,赤脚踏鳌头。

形式: 古风

同蒋颖叔林和中游郁孤台

匹马初从瘴岭来,登临喜上郁孤台。

郁然而孤插天半,乱山却出晴云堆。

双溪倒流玉绡飐,万屋蘸碧长城开。

扪参历井岂足数,俯栏引手持斗魁。

月空银浪试一酌,坐忧桂树生黄埃。

妙娥舞袖回白雪,琵琶十面轰春雷。

吟笺分轴造险语,酒令行赏无停杯。

哀猿不断片帆没,归鸟自送残阳颓。

脱身我作耕钓客,两翁均是岩廊材。

共游绝境发佳唱,骊珠射目精光皑。

升沈从此遂分手,愿借惠泽苏蒿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赠南康刘叔和秀才

俊才落落如君少,养之九年应大妙。

满怀骚雅辄见投,圭璧琮璜予所要。

劝君且学充其科,殿前笔陈挥长戈。

锦标夺取献天子,宠禄及亲荣耀多。

形式: 古风

姑苏行送胡唐臣奉议入幕

登姑苏,望五湖。

范蠡扁舟竟何在,吴王宫殿惟荒墟。

民贪吏狡郡多事,煮盐为盗无完肤。

使君谁何好平恕,宽则脂韦猛则虎。

只今卧治闻黄公,更得高才归幕府。

愿令里巷歌召南,风化流行成乐土。

昔年引对大明殿,国论轩轩动人主。

往持使节临朔方,威霁秋霜爱春雨。

玉上青蝇谁强指,鼻端白垩宁伤斧。

升沈偶尔非吾嗟,不用东方且为鼠。

岂闻绝代无佳人,何必西施妙歌舞。

盛倾绿酒鲙肥鲈,承诏还从大梁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