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宗推篷图

载月船空漾寒绿,掀篷半卧听渔曲。

谁家留连万玉妃,羞露腰肢和面目。

有缘窃见驼酥胸,灵坚习习生香风。

剡溪藤下路如掌,忆在西湖烟雨中。

迦叶相迎开笑口,汤休谢昼几搔首。

世间不尽有馀机,除却逃禅人解不。

形式: 古风

翻译

月光下的小舟轻轻摇曳,带着寒意的绿色波纹荡漾,我半躺在篷内聆听渔歌。
是谁家的女子如此迷人,像万千美玉般让人流连忘返,她羞涩地遮掩着腰肢和容颜。
有幸一窥她的酥胸如驼峰般诱人,她的气息中散发出阵阵清香。
剡溪边的藤蔓小径清晰可见,仿佛回到了西湖那烟雨蒙蒙的记忆中。
迦叶笑容满面迎接我,汤休白天也忍不住频频挠头。
世间之事并非尽善尽美,除了遁入空门的人,谁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

注释

漾:摇曳,波动。
寒绿:带着寒意的绿色。
渔曲:渔夫唱的歌。
万玉妃:比喻极美的女子。
羞露:羞涩地露出。
驼酥胸:形容女子胸部丰满。
灵坚:灵动而坚定。
剡溪:古代水名,位于今浙江嵊州。
藤下:藤蔓覆盖的地方。
迦叶:佛教人物,此处可能指微笑。
汤休: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指闲适的生活。
逃禅:逃避世俗,遁入佛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名为《一万宗推篷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情寄托。

“载月船空漾寒绿”,这里运用了“载”字,意味着承载或装饰,形容月色如水般浸入船中,让人联想到一个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诗中的“推篷图”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即在竹帘上绘制图画,通过这种文化元素,作者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喜爱。

“掀篷半卧听渌曲”,则描写了一幅闲适的情景。诗人躺在船中,轻抚竹帘,聆听水边渔人的歌声,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享受,而且也反映出她对于田园生活、自然声音的喜爱。

“谁家留连万玉妃”,这里的“玉妃”可能是指美丽的女子或是诗人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一句,叶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接下来的几句:“羞露腰肢和面目。有缘窃见驼酥胸,灵坚习习生香风。”则充满了性感的暗示。诗中的“羞露腰肢”可能指的是女性的娇羞和美好,而“驼酥胸”则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女性的身体曲线优美,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最后几句:“剡溪藤下路如掌,忆在西湖烟雨中。迦叶相迎开笑口,汤休谢昼几搔首。”诗人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个人回忆,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剡溪”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而“西湖烟雨”则直接点出了叶茵所处的地域——杭州。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人间之爱的深情表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小垂虹桥

冯夷掣开潜蛟锁,御云飞过松江左。

悬腰展鬣眠东湖,生绡描作垂虹图。

隐君骑背占空阔,百尺阑干景轩豁。

有亭翼然芙蕖开,风朝月夕尤佳哉。

柳边何曾官船来,回视驿桥多尘埃。

形式: 古风

山行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山居

朝踏山根云,暮归云中扉。

野鸟始惊避,今焉情依依。

异哉海上鸥,猜疑未忘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己酉九日次靖节是岁是日韵

采采篱下菊,熙熙白首交。

挈觞酬佳节,先惊蒲柳凋。

日月不再与,名位空相高。

岿然龙山青,千古擎丹霄。

彼美一晋士,长接辞尘劳。

留钱寄酒家,快饮如沃焦。

尚友前辈意,兀兀而陶陶。

且了今日欢,谁能忧来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