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城西高台高百尺,传是吴王旧游迹。

百花正开西子醉,明月芳洲照清夕。

娇颜如花醉王侧,城上乌啼晓星白。

歌鼓声消醉未消,越王已将兵来朝。

鏦金挝鼓殷天地,兵败可复栖夫椒?

吴人遗恨化潮汐,暮往朝来箭径直。

不然自可君甬东,何用萧萧马嘶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姑苏台》描绘了一幅姑苏台上吴王遗迹的景象。诗的前四句写台高百尺,曾是吴王游乐之处,百花盛开时,西施醉于美景,明月映照下,景色清幽。接着通过“娇颜如花”和“城上乌啼”营造出华美与凄凉并存的氛围,暗示了吴国的繁华与衰落。

“歌鼓声消醉未消”表达了吴王虽醉于歌舞,但国事已危,越王带兵前来朝见,战鼓声震动天地,暗示着战争的紧迫。诗人以“兵败可复栖夫椒?”反问,意在揭示吴王昔日不可挽回的败局。接下来,诗人借“吴人遗恨化潮汐”表达吴国人民对亡国的哀痛,而“暮往朝来箭径直”则象征着历史的无情流逝。

最后两句“不然自可君甬东,何用萧萧马嘶驿”,诗人感慨如果吴王能明智退守,或许结局不同,但如今只能在马嘶声中听到历史的叹息,寓言意味深长。整首诗以景抒怀,借古讽今,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542)

郑元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驾湖

吴王城西夏驾湖,至今草木青扶疏。

想见吴王来避暑,后宫濯濯千芙蕖。

酣红矗翠总殊绝,谁似西施天下无?

西施醉凭水窗睡,曼衍鱼龙张水戏。

月上湖头王醉醒,归舟莲炬繁如星。

不知拥扇暍人者,日夜窥吴不暂舍。

形式: 古风

吴桓王墓

有吴桓王之墓田,乃在盘门南郭边。

墓中玉凫久化土,石上赤乌犹纪年。

寒食无人洒麦饭,东风满地飘榆钱。

功昭前代启吴祚,葬地合择名山川。

阖闾城南不百步,土薄易致耕夫穿。

昭纮众臣号详密,虑不及此宁非愆?

缅思山东举义日,郿炷顾已无诸贤。

惟王父子起相继,黄星闪避东南天。

假之修龄定四海,许下岂容瞒著鞭?

凿山掩匠等发掘,朽壤一抔谁独专?

白杨萧萧北邙路,姓名能得几人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岳武穆王墓

栖霞岭南湖水阴,墓木两株高百寻。

鬼神撝护霜雪干,日夜怒号风雨音。

山僧纸钱每自挂,陇酋金槌那得侵?

精忠既已塞天地,英爽尚尔盘山林。

恨虽无血可化碧,世故有人能范金。

恭惟父子一抔土,尚想君臣千载心。

万松岭前行殿废,五国城头寒漏沉。

空令遗黎痛至骨,荒坟一上一哀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古墙行,并序

崒嵂环墙连数堵,宋亡犹是循王府。

渡南功臣王第一,赐第钱塘贮歌舞。

筑墙远取南山土,军士肩赪汗流股。

桢干停匀杵筑坚,小却犹支三百年。

当时能留岳忠武,返旆定可铭燕然。

嫖姚忘家子婿戮,宰嚭卖国身名全。

偷安湖山忘大辱,诏谕江南等臣仆。

萧墙缭周千柱宫,只欠甑泥蒸后筑。

带砺镌铭在甲第,筑墙不厌高于屋。

远雁秋横五国城,帛书无复泪交倾。

可怜忠臣痛刻骨,空令志士死结缨。

佞显忠诛谁得失,二百年馀昭白日。

旧时每见古墙边,鬼灯夜暗光如漆。

墙土于今化作灰,欲问故老心先摧。

只有省垣新筑后,鼓角声殷吴山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