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鸭.洞庭怀古

黯销凝,楚天风物凄清。

过黄陵、山长水远,古今迁客伤情。

渺澄波、聚鱼曲港,浣纱人去掩紫荆。

洞庭晚、荻花风细,秋月照茅亭。

一壶酒,浇平磊块,问甚功名。

买扁舟、安排归去,五湖烟景谁争。

等闲携、弄瓢西子,恍惚遇、鼓瑟湘灵。

看尽娇颦,听残雅奏,暮云江上数峰青。

舵楼底,香芹鲜鲫,还似越中行。

闲身好、浮家泛宅,聊寄平生。

形式: 词牌: 多丽

翻译

心情黯淡,楚地的风物显得格外凄凉。
路过黄陵,山水绵延,自古以来的游子都为此感伤。
清澈的湖面,鱼儿聚集在弯曲的港湾,浣纱女已离去,只留下紫荆掩映。
洞庭湖夜晚,荻花随风轻舞,秋月洒在茅亭之上。
一壶酒,试图浇灭心中的不平,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名。
想买一艘小船,计划归隐江湖,五湖的美景又有谁能与我争抢。
随意地拿着瓢,仿佛遇见了西子般的女子,又似乎听见湘灵的琴声。
看遍了娇美的容颜,听尽了优雅的乐曲,暮色中江上的山峰青翠如画。
舵楼上,新鲜的芹菜和鲫鱼,如同在越中时的生活。
闲适的生活,更适合漂泊不定,暂且寄托一生的时光。

注释

黯:心情黯淡。
销凝:心情低落。
楚天:楚地天空。
凄清:凄凉冷清。
迁客:贬谪之人。
渺澄波:广阔平静的水面。
浣纱人:洗衣的女子。
扁舟:小船。
五湖:泛指各地湖泊。
西子:美女,代指西湖。
湘灵:湘水女神。
娇颦:娇媚的容颜。
雅奏:高雅的音乐。
越中:古代吴越之地。
浮家泛宅:水上生活,居无定所。

鉴赏

这首元代白朴的《绿头鸭·洞庭怀古》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畔的凄清秋景,诗人触景生情,寓怀古之意于其中。开篇“黯销凝”三字奠定了情感基调,楚天风物的凄清引出对历史迁客的共鸣。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黄陵附近的山水,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

“渺澄波”至“秋月照茅亭”几句,细腻地刻画了洞庭湖的宁静与夜晚的寂静,渔歌已歇,只有荻花飘零,月光洒落茅亭,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意境。接下来,诗人借酒浇愁,反思功名利禄,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买扁舟”至“暮云江上数峰青”部分,诗人想象自己驾舟归隐,与西子共酌,仿佛能听到湘灵的琴瑟之音,流露出超脱尘世的追求。最后,诗人以舵楼下的美食——香芹鲜鲫,唤起对故乡越中的记忆,表达出随波逐流、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洞庭湖为背景,融合了怀古、归隐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白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52)

白朴(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朴,字太素。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字:仁甫
  • 号:兰谷
  • 生卒年:1226—约1306

相关古诗词

朝中措.题阙

东华门外软红尘。不到水边村。

任是和羹傅鼎,争如漉酒陶巾。

三年浪走,有心遁世,无地栖身。

何日团圞儿女,小窗灯火相亲。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题阙

娃儿十五得人怜。金雀髻垂肩。

已爱盈盈翠袖,更堪小小花钿。

江山在眼,宝朋满座,有酒如川。

未得芙蓉帐底,且教玳瑁筵前。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题阙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

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一时折得,铜瓶插看,相映乌纱。

明日扁舟东去,梦魂江上人家。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题阙

田家秋熟办千仓。造物恨难量。

可惜一川禾黍,不禁满地暝蝗。

委填沟壑,流离道路,老幼堪伤。

安得长安毒手,变教四海金穰。

形式: 词牌: 朝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