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二首(其二)

修竹茅庵,疏灯禅榻,当时曾下南州。

又江湖去也,听夜雨孤舟。

莫重认、荒菭断石,美人何在,云散风流。

想黄絁入道,十年一梦红楼。

玉梅万树,酹香魂、西子湖头。

算花月因缘,人天慧福,难得双修。

小劫华鬘过了,情禅破绮恨都收。

祗香光多事,飞鸿残雪痕留。

形式: 词牌: 扬州慢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哀愁的画面。开篇“修竹茅庵,疏灯禅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当时曾下南州。又江湖去也,听夜雨孤舟”几句,通过时空的转换,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孤独的心境变化,夜雨孤舟的场景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寂寥。

“莫重认、荒菭断石,美人何在,云散风流。”诗人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美好,却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深深怀念。接下来,“想黄絁入道,十年一梦红楼”一句,以黄絁(古代的一种布料)入道,比喻诗人遁入佛门,十年间如梦般虚幻,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

“玉梅万树,酹香魂、西子湖头。”诗人以玉梅象征高洁与坚韧,借西湖之景寄托哀思,仿佛在祭奠那些曾经陪伴过自己的美好事物。随后,“算花月因缘,人天慧福,难得双修。”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缘分、智慧与福报的思考,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小劫华鬘过了,情禅破绮恨都收。”诗人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与变迁,最终在禅悟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将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放下。而“祗香光多事,飞鸿残雪痕留。”则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与总结,香光中的故事繁多,如同飞鸿踏雪留下的痕迹,虽已消逝,但记忆犹存。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的深情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平静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22)

蒋敦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四首(其一)

水碧湘裙,苔青画屧,一庵秋梦萧萧。

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

芳犀已抵千金重,秪怜才、两字魂销。

带愁描、露叶娟花,廿五离骚。

妆楼粉黛都销歇,听鱼山梵唱,夜雨无憀。

三尺香坟,他时杯酒须浇。

脂田一棱飘儿菜,峭西风、吹上寒潮。

旧红桥、几树垂杨,几处琼箫。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四首(其二)

黛影横波,奁浪剪碧,题襟人在兰舟。

今夕天涯,不知何处琼楼。

犀钩淡似纤纤月,挂疏帘、又挂闲愁。

倚秦篝、悄搯银檀,怕按梁州。

无情画舸西风起,任萍花吹散,总是悠悠。

冷落青衫,而今可说风流。

芙蓉不作双鸳梦,恁凄凉、偏学眠鸥。

记来游、如此江山,一曲悲秋。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四首(其三)

凤纸笺愁,鸾衾压梦,天涯几惯无憀。

草草尊前,当时记得花朝。

丁冬刚听琵琶语,恁春魂、一半先销。

更何堪、楼上春人,江上春潮。

人间祇有青衫泪,算红冰未化,红蜡都飘。

万水千山,而今说甚迢遥。

微波淼淼吹难起,劝西风、莫画离骚。

尽疏灯、此夕凄凉,细雨芭蕉。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四首(其四)

碎玉成烟,零珠搁泪,青衫莫再多情。

目送飞花,那堪鬓已星星。

佳人命薄都肠断,有谁怜、薄福书生。

最凄清、小阁银灯,小院银筝。

中年我亦伤怀抱,尽哀丝豪竹,短驿长亭。

一样工愁,天生名士倾城。

潇潇暮雨疏疏柳,荡秋魂、又惹秋声。

任飘零、孤负香衾,怕负香盟。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