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鼓起赴苏斋作坡公生日适西湖风水洞拓得苏题姓字四楷迹同赋

年年苏斋拜公像,拜公辄复吟公诗。

自题姓字风水洞,当日只有春禽知。

梅花开落七百载,定山村僻谁寻之。

苔荒翠湿冷岩月,恍惚照见公须眉。

轩昂四字嵌云壁,玉虹作气空天吹。

系马花间久相待,观鱼池上常萦思。

独惜开轩李居士,搜尽杉桧无题碑。

新墨拓成旧字活,端严跳脱鸾凤姿。

眉州乳媪帖第一,此石何啻交柯枝。

苏斋日暖布帘卷,溪桥春入千茅茨。

笑我骑驴胜骑马,疏星破月摇寒漪。

石屋旧游感前梦,晓城薄雾笼朝曦。

推倒垣墙见灵隐,杭湖风水将留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清代法式善的诗,以苏斋为中心,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敬仰和对书法艺术的感慨。诗人每年在苏斋拜公像时,都会吟诵苏轼的诗篇,感叹岁月流转,梅花已开落七百年,而苏公的风骨仍如当日春禽所知。诗中提到的“风水洞”和“四楷迹”,展现了苏轼书法的风采,尤其是“轩昂”二字,犹如镶嵌在云壁上的玉虹,气韵生动。

诗人惋惜的是,尽管李居士曾搜寻,但未能找到苏公的题碑,而新拓的墨迹却使旧字焕发生机,展现出端庄灵动的凤姿。诗人将苏斋与眉州乳媪帖相提并论,赞美其书法价值。他还描绘了苏斋周围的自然景色,如暖日、溪桥、茅茨,以及骑驴游历的感受,流露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

最后,诗人想象推倒墙壁后发现的灵隐寺,暗示苏公的风范将永远留在杭州西湖的山水之间。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既是对苏轼的崇敬,也是对书法艺术的赞美。

收录诗词(42)

法式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山人以梦禅居士指写东坡诗意遗墨属题

太白以后东坡诗,仙乎仙乎出尘姿。

近来更有梦禅老,以画为诗人不知。

夜中快读东坡句,朝起便写古松树。

松下仙人谁见之,写出空山辟谷趣。

先生曰笔不如指,自我有之自我使。

高傅既亡指画稀,问君何处得此纸。

此纸沦落尘埃中,苔花黯淡秋烟濛。

万钱买归看万遍,云堂谡谡回天风。

梦禅作画诗龛题,梦禅老年懒于画,余许题诗,则必画之。

前例创始王黄倪。

故人坟上木已拱,瞥见遗墨增愁凄。

李君一生爱朋友,求诗乞画年年有。

跨驴访我月桥东,称述梦禅不绝口。

梦禅昔日图诗龛,罗聘惊为沈启南。

山东亦有云林阁,城北曾无海岳庵。

形式: 古风

大觉寺偶题

出城跨驴路幽敞,樱桃树上仓庚响。

到寺残日已西匿,看竹湿云已东往。

山中夜雨五更骤,门前溪水三尺长。

老僧贪凉起诵经,渔翁爱晴去撒网。

偶坐松间理清课,辄向天边结遥想。

笑他黄蝶逐花飞,羡尔青虫缘壁上。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秦小岘侍郎诗来问病约同李石农茶话余病不克往用韵谢之兼寄石农

故人名风雨,寂寞小西涯。

阶上又春草,水边空暮霞。

却烦寄书雁,一讯隔城北。

廿载禅栖客,重来坐日斜。

形式: 古风

阮芸台侍郎偕朱野云山人补种柳树于拈花寺

清露堂久圮,亦园犹可寻。

遗文渐零落,松雪偕云林。

诗载佳山堂,三复伤人琴。

当日毛陈朱,声价侔璆琳。

相公携斗酒,溪上时行吟。

检讨辑旧闻,逸事多浮沈。

拈花旧刹存,秃柳摇疏阴。

磬声云外来,触我清凉心。

徙倚古亭西,坐听山鸟音。

荒凉暮色起,远接西山翠。

退谷有残花,西涯无旧寺。

兹水尚明瑟,回环绕初地。

芦芽与苇根,雪尽春风吹。

阴阳向背势,结构出精意。

江湖数幽客,各具扁舟思。

故乡旷别久,姑托鱼鸟醉。

野云老画师,花间抱佛睡。

约我翻残书,补作万柳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