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尧民游灵源庙廖献臣置酒用马陵二字赋诗二首(其一)

灵源庙前木,我昔见拱把。

七年身屡到,郁郁荫檐瓦。

春风响马衔,并辔客萧洒。

更愿少尹贤,置酒意倾写。

斋堂有佳处,花柳轻娅姹。

莲塘想旧叶,稻畦识枯苴。

开关抚洪河,黄流极天泻。

忆昔武皇来,系璧沈白马。

从官亲土石,襁负至鳏寡。

空馀瓠子诗,哀怨逼骚雅。

白圭自圣禹,今谁定真假。

晁子发谠言,圣功谅难亚。

排河著地中,势必千里下。

移民就宽閒,何地不耕稼。

此论似太高,吾亦茫取舍。

有器可深川,吾未之学也。

形式: 古风

翻译

灵源庙前的树木,我曾亲眼见过它们幼小的样子。
七年里我多次造访,它们茂盛地遮蔽了屋檐瓦片。
春风中马儿的嚼环声响起,同行的旅人潇洒自在。
更希望您,贤能的少尹,能设酒表达心意。
斋堂景色优美,花丛柳树轻盈娇艳。
想象着莲塘旧时的荷叶,稻田里辨认出干枯的稻草。
打开闸门,抚摸着汹涌的黄河,黄流直泻入天际。
回忆起昔日武皇来访,他沉璧白马,庄重而神秘。
随从们亲吻土地,连老弱病残都背负着希望。
只剩下《瓠子诗》的哀愁,悲壮之情与《离骚》相近。
白圭的美德自大禹以来就被尊崇,如今谁能分辨真伪。
晁子发表正直言论,他的圣功无人能及。
排河入地中,势必要改变千里之地。
迁移百姓到宽广的地方,哪里不是一片耕耘的田野。
这样的观点或许太高远,我也难以抉择。
有深水才能承载大器,但我还未学会这道理。

注释

灵源庙:一座庙宇。
拱把:形容树苗初生时的大小。
少尹:古代官职,负责地方政务。
开关:闸门。
武皇:对古代帝王的尊称。
哀怨逼骚雅:悲凉的情感强烈,接近《离骚》的高雅风格。
白圭:古代象征廉洁的玉璧。
晁子:指晁错,汉代名臣。
排河著地中:比喻治理水患,使河流改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题为《同尧民游灵源庙廖献臣置酒用马陵二字赋诗二首(其一)》。诗中,黄庭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灵源庙前树木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七年前初次见到那棵树时,它还只是小树,如今已茂盛得能遮蔽檐瓦。春风中,马蹄声响起,与友人并骑而行,显得潇洒自在。

诗人表达了对少尹(地方官员)贤能的期待,希望他能在此地设宴,借以抒发情感。庙中的斋堂景色优美,花柳依依,令人心生喜爱。他还提及了庙前的莲塘和稻田,以及历史上的典故,如武皇的壮举和哀怨的诗歌。

诗中黄庭坚对晁子的正直言论表示赞赏,认为他的观点高远,主张排河入海,造福百姓。他认为这样的工程虽然宏大,但移民安置在宽广之地,何处不可耕种,显示出他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的关注。然而,他也承认这样的理想太高远,自己对此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抉择。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记忆与现实思考,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同宋景瞻分题汴上行

东风何时来,堤柳芳且柔。

河冰日已销,漫漫春水流。

寒梅未破萼,芳草绿犹稠。

岁月不我还,念此人生浮。

高车无完轮,积水有覆舟。

鹿门不返者,谁得从之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同苏子平李德叟登擢秀阁

筑屋皖公城,木末置曲栏。

岁晚对烟景,人家橘柚间。

独秀司命峰,众口让高寒。

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

衰怀造胜境,转觉落笔难。

苏李工五字,属联不当悭。

形式: 古风

同钱志仲饭藉田钱孺文官舍

帝藉开千亩,农功先九州。

王孙守耒耜,吏隐极风流。

永夏丰草木,五云卫郊丘。

牛羊卧篱落,宾客解衣裘。

汲井羞热啜,挽溪供甘柔。

倒靫收莲的,剖蚌煮鸿头。

野日草光合,水风荷气浮。

稻畦下白鹭,林樾应鸣鸠。

主人发清赏,况复佳同游。

归扇障小雨,真成一赐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延寿寺僧小轩极萧洒予为名曰林乐取庄生所谓林乐而无形者并为赋诗

积雨灵香润,晚风红药翻。

盥手散经帙,烹茶洗睡昏。

野僧甚淳古,养拙贲丘园。

风怀交四境,蓬藋底百椽。

山林皋壤欤,可为知音言。

而我与人乐,因之名此轩。

孟夏妪万物,正昼晦郊原。

隔墙见牛羊,定知春笋繁。

俄顷倒干戈,水攻仰翻盆。

地中鸣鼓角,百万薄悬门。

部曲伏床下,少定未寒暄。

疾雷将雨电,破柱取蛟蚖。

我初未知尔,宴坐漱灵根。

谅知岑寂地,竟可安元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