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六日同朝宗泽民游洞宫用刘使君韵二首(其一)

云藏仙窟几何年,一旦来游岂偶然。

造物应怜林下客,故令一睹洞中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仙窟隐藏了多少年月,一旦来访难道是偶然?
大自然想必怜惜山林隐士,特意让我们一见洞中的仙境。

注释

云藏:隐藏在云雾之中。
仙窟: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神秘的洞穴。
几何年:多少年。
一旦:突然,一次。
岂:难道。
偶然:意外或巧合。
造物:大自然创造者。
怜:怜悯,喜爱。
林下客:山林中的隐士,指诗人自己。
故:所以,特意。
洞中天:洞内的天空,比喻奇妙的景象或理想的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吴芾的作品,颇有仙风道骨之致。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游洞宫的情景,并融入了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云藏仙窟几何年”一句,以问代答,表达了对于洞中岁月久远历史的好奇与敬畏。这里,“云藏仙窟”既是实际存在的山洞,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神秘面貌的仰望。

“一旦来游岂偶然”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相信自己的到访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充满了宿命论的色彩。

“造物应怜林下客”此句中,“造物”指天地万物之主,即自然界或上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赋予生命、情感和智慧的敬畏。同时,“怜”字表露出了诗人对于来访者——“林下客”的关怀与同情。

最后一句“故令一睹洞中天”,则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洞中天”不仅是实景的写照,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诗人似乎在通过洞穴的参观,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反映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与情感体验,是一首融合了景、情、理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二十七日泛舟偶成

小舟游漾小池中,偶与吾人笑语同。

好把钓竿烟雨里,一蓑放我作渔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入界

日炙风吹人倦乏,山重水复路萦回。

一番行病思休息,且喜今朝入界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十五夜南园纳凉

兀坐铃斋困郁蒸,举头忽见月华明。

兴来策杖园中去,聊复寻山听水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十六夜见月

连宵待月屡登城,特地遮藏不肯明。

过了佳辰方皎洁,嫦娥何事太无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