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柳柳州食虾蟆

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

强号为蛙蛤,于实无所校。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疱。

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我弃愁海滨,恒愿眠不觉。

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

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

虽蒙句践礼,竟不闻报效。

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

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

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

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

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棹。

形式: 古风 押[效]韵

翻译

虾蟆虽生活在水中,只是水中的样子变化多端。
它们自称蛙蛤,但实际上并无区别。
尽管有两条长腿,但背部皮肤皱裂且多疱疹。
虽然跳跃得很高,但心中总是在泥泞中挣扎。
它们叫声相呼应,毫无道理,只是制造混乱。
周公对此无法忍受,将其视为教训,留下训诫。
我选择在海边抛却烦恼,希望能永远沉睡。
难以忍受同类太多,嘈杂声如同惊雷。
它们能破坏音乐,扰乱教育秩序。
虽然接受过越王勾践的礼遇,却从未有所回报。
那一年大战,谁更强,谁更软弱?
它们竟然成了鼎食之物,这难道不是对钓鱼者的侮辱吗?
起初我无法下咽,现在也能渐渐接受。
我常担心会被异族同化,失去一生的喜好。
而你又为何如此,甘愿像猛兽一样被饲养。
为了迎合习俗,保全自身就是最大的孝道。
可悲啊,你的深思熟虑,却未能改变你的决定。

注释

虾蟆:指蟾蜍。
变形貌:变化多端的样子。
蛙蛤:蛙和蛤蜊的统称。
股:大腿。
泞淖:泥泞。
周公:古代圣贤,此处指代有智慧的人。
海滨:海边。
鼎味:比喻高位者的待遇。
钓罩:钓鱼者,比喻清高的人。
蛮夷:古代对非华夏民族的泛称。
豢豹:被驯养的豹子,比喻受人控制。
猎较:打猎比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答柳柳州食虾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和个人品德的深刻反思。

开篇“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两句,描绘了虾蟆(即蛤蟆,即青蛙)虽然生活在水中,但依然能改变自己的外观,隐喻着人世间那些表里不一、善于伪装之人的现象。紧接着,“强号为蛙蛤,于实无所校”则进一步指出这种虚假的行为其实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诗中还通过对比虾蟆和其他动物的特性,如“虽然两股长, 其奈脊皴疱”等句子,来批判那些外表华丽、内里空洞的人物。同时,“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厌恶和不认同。

接下来的“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等句子,则是对那些没有真正才华,只会吵闹造势的人进行了讽刺。诗中提到的“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表明这些行为甚至连古代圣贤都不屑为之。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如“我弃愁海滨,恒愿眠不觉”等,韩愈表达了自己的厌倦和逃避的心情,希望能远离这种喧嚣和虚伪的世界。然而,“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则又反映出诗人对于这些现象无法完全逃脱的无奈。

后半部分如“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等句子,则是对当时教育和学术界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批评。诗中所表现出的“虽蒙句践礼,竟不闻报效”则表明这种错误行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

此外,“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等几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对于虚伪和不正之风的批判。而“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行为是否配得上古代圣贤的疑问。

最后,“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等句子,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某些改变表示了一种认可。而“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则表达了对于外来文化或非正统思想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虾蟆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和比喻,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批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落齿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谢自然诗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

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

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

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

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

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

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

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

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形式: 古风

感春三首(其一)

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

藤阴已可庇,落蕊还漫漫。

亹亹新叶大,珑珑晚花乾。

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

时节适当尔,怀悲自无端。

形式: 古风

感春三首(其二)

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狂风簸枯榆,狼籍九衢内。

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

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