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溪边居所的宁静与淡泊之景,以及主人的高洁品质。首联“空斋滩响入,塌岸水痕除”以动态的水流声和静止的塌岸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居所和谐共存的氛围。次联“竹杪喧檐马,芸边走壁鱼”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竹梢上马儿的喧闹和书架旁鱼儿的穿梭,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感,同时也暗示了主人的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后两联“门无题凤字,村有卧龙庐”运用了典故,“题凤字”比喻文采出众,“卧龙庐”则是诸葛亮隐居之地的象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主人不慕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赞美。“曲巷寒门里,空传长者车”则进一步描绘了居所的隐蔽与低调,以及主人虽身处简陋却有高人之称的境况,体现了诗人对主人品格的敬仰和对其生活态度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溪边居所及其主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崇尚。